A10: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互联网+”新业态正在冲击传统公交~~~
“互联网+”新业态正在冲击传统公交~~~
“互联网+”新业态正在冲击传统公交~~~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新业态正在冲击传统公交
凑够人打个“定制巴士”去上班
胡晓晶
■ 可以选时间还能挑线路,越来越多年轻的上班族青睐互联网“定制巴士”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上班不“打的”要“打巴”,已经成为新的互联网出行时髦?今年以来,互联网定制巴士异军突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多地“落子”。在这种拼“公交”的共享经济背后,有哪些决定因素,会带来哪些社会影响,来看互联网定制巴士到底美不美? 

  现场 

  一人一座便捷直达

  在早高峰期间经常出现拥挤和排长队的16号线鹤沙航城站,定制巴士如今成了“香饽饽”。记者今早在现场看到,鹤沙航城站站内人流拥挤,站外则早高峰大排长龙。定制巴士生意格外火爆,一辆接一辆吸引着张江周边的小白领。“坐公交转地铁五六元钱,定制巴士七元钱,只贵了一元钱。不仅是一人一个座位坐得舒服,而且中间不停直达目的地,甚至遇到堵车还能绕行避开,所以速度也快得多。”坐上小龙巴士的乘客吴兰兰告诉记者,她已经尝鲜定制巴士一个月了,比起以往要站着挤短驳公交车,定制巴士最让她满意的,就是能“清爽体面进公司”。 

  据悉,目前包括小龙、嗒嗒等沪市主流的互联网定制巴士,一般都定价在每公里0.4元。这样算下来从周浦到张江,20公里只要7-10元,比打车、拼车都便宜。记者下载了手机APP实际操作发现,这种互联网定制巴士想要选线并不难,只要先下载手机客户端或其官方微信公号,再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已有的路线就会跳出来,基本上凑满25人就能成行;或者,你也可以输入上下班时间,自发创建并征集一条自己合适的路线。对于在等车期间的乘客,你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看到定制巴士的大体位置、距离你有多远、还要开几分钟。

  市场

  晚来一步易受欢迎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定制巴士并不是头一遭才有的新鲜事,其本质就是包车业务。目前来看,车和驾驶员都是来自正规租赁公司,而定制巴士企业只是一个网络平台。实际上,多年前在沪就有企业推出过类似服务,但当时因为乘坐的人聚不拢而难以做大。现如今,4G网络的普及覆盖让移动互联网更广泛与便捷,同时互联网打车、互联网专车一年多来通过打价格战等一系列办法已经和消费者拉近距离,所以也让“晚一步再来”的互联网定制巴士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自然也就“开”得风生水起。以嗒嗒巴士为例,据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从6月1日开设第一条路线起,至今已经超过350条线路,日出票9000张左右。

  “互联网+巴士”的新业态也加速了传统公交行业改革。日前,巴士集团就宣布将研发基于互联网的手机App,实现公交信息查询、周边预约、大型活动、临时特需客流等运能智能投入疏导方式,并向社会推出“商务班车”“特约包车”“展会专车”等新形式的公交定制服务,以适应公交客运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资本

  又是一波烧钱大战

  去年在专车行业上一度出现的烧钱大战,有没有可能转移到互联网定制巴士市场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近期在该领域资本的蠢蠢欲动就充分说明问题。一周前,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之“中国的数字颠覆者”会议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的滴滴快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就透露,欲融资30亿美元投入到“城市巴士”。他认为城市上下班常规出行应该是预约式的顺风车或城市巴士,而打车、专车和快车更适合出差等小众的临时出行。就在本届达沃斯论坛期间,滴滴和传统客车制造大佬宇通联手了,双方表示将在互联网+公交、汽车金融、维保增值服务以及二手巴士处置回购等领域展开合作。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易观智库昨天最新发布的《中国拼车市场月报》显示:7月份,中国拼车服务成交订单的前三强分别为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和天天用车,占比分别为 66.0%、21.3%、5.3%。易观指出,拼车市场正进入到寡头时代。而寡头的入场,无疑将进一步加大行业洗牌力度。同样是不到一周前,考拉班车完成最后一个运营日,其业务3天前全被滴滴巴士接管运营,考拉CEO甚至明说资本市场是停止运营的唯一影响因素。而在申城,目前路上在跑的主流互联网定制巴士品牌主要是小龙巴士、嗒嗒巴士等小公司,而在互联网专车市场拥有绝对垄断地位的滴滴,目前只在北京和深圳落地了滴滴巴士,据悉其在北京和深圳开通路线超过500条、上座率超过六成,待在上述城市试水成熟后,或今年年底才会入沪。届时,预计又难免一轮烧钱大战。 

  政策

  新一轮“路权”之争

  不过,正如有消息说互联网专车相关监管意见最快或本月底就公布,互联网定制巴士上路跑得越多,或许也快到“定规矩”的时候了。在广州,交通部门上周已经明确表态要治理——定制巴士涉嫌违法,无序停靠扰乱交通。这就好像几年前大卖场接驳巴士一出来就有人赞、有人弹一样,互联网定制巴士的大范围上路或许也将引发新一轮“路权”之争。最近几个月外地就出现互联网巴士扎堆上线现象,有的大打免费牌、大开演唱会,有的烧钱抢线路、烧钱抢车抢司机。有传统交通业内人士就担忧,随着各种烧钱竞争升级,传统公交线路必然受到冲击,“以后没钱烧了要撤线路怎么办,留下烂摊子谁买单?” 

  对此,实地交通调查项目的负责人中大-方纬交通信息控制联合实验室的沙志仁博士提醒,“目前市场上一辆满载的定制巴士等于35辆专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合理监管使用可以扩大路面的使用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公交”将是我国公交改革的根本方向,未来公交行业应该以智慧城市发展为契机,与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借助“互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与大智慧,大力发展智能公交,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动态运营监控与智能调度管理,及时整合运力资源、优化调整路线;而政府也应借助互联网“外脑”,实现交通治理创新,引导市民在线参与利益表达,聚合民意民智,让城市公交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 

  本报记者 胡晓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互动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8版:海上寻味/好吃周刊
   第B1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2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21版:大购网专版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广告
凑够人打个“定制巴士”去上班
“定制巴士”是市内包车
“互联网+”出行市场竞争白热化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10凑够人打个“定制巴士”去上班 2015-09-17 2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