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出行市场竞争白热化
胡晓晶
  从最早的互联网打车开始,到如今的互联网专车、互联网拼车、互联网巴士乃至互联网车站,中国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出行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新阶段,不仅出行模式的多样化在不断试探政策的边缘,而且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目前看,已进入终端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阶段。 

  终端延伸

  专车也会有自己的车站

  日前,服务用户已过2亿的滴滴打车,将整体业务改名为“滴滴出行”。将“打车”转换为“出行”,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行,需要布一张更大的网。 

  互联网打车方便年轻人抢车,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打车打不到怎么办?日前,滴滴快的在业内第一个想到要在沪推“滴滴车站”。不过,相比传统公交车站一般只定点按时停靠公交车,互联网车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可多车种(包括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车、定制巴士等)的入驻。换句话说,通过整合线下商圈和服务资源,乘客有了固定的上下车地点,通过滴滴开展服务的出租车、约租车等均可停靠,特定站点还能帮乘客叫车。 

  按计划,滴滴快的将在上海各大商场、社区、医院等地设置滴滴车站,年内计划覆盖500多个,像万达百货、万科社区等人流集中的商场和大学城将是首批区域等,以解决人流密集区出行难题。届时,乘客在使用滴滴打车APP客户端时,地图上会标注出滴滴车站。乘客可以直接进入“选择附近车站”页面,和司机一起被引导至固定车站。这样准确的地理位置标注将方便交易迅速达成,能有效减少双方沟通和候车等待成本,尤其能帮到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 

  服务延伸

  乘客和司机都要好服务

  此外,尽管没有滴滴那样的财大气粗搞得起车站,其他互联网定制巴士的竞争对手也在找适合自己的更讨巧的服务制胜法,这其中既有对顾客的服务,也有对驾驶员的服务。比如:此前CC巴士向广州千万市民承诺“只要公司不倒闭,就将提供永久免费服务”;而嗒嗒巴士则增加聊天的社交功能,包括能叫早餐服务,也能引入广告和电商等;嘟嘟巴士,报纸、配备车载WiFi等都是必备。 

  本报记者 胡晓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互动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8版:海上寻味/好吃周刊
   第B1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2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21版:大购网专版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广告
凑够人打个“定制巴士”去上班
“定制巴士”是市内包车
“互联网+”出行市场竞争白热化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10“互联网+”出行市场竞争白热化 2015-09-17 2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