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其追星 不如燃灯
朱光
  昨天,上海剧坛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由上海越剧院和新民晚报联合出品的当代越剧《燃灯者》首演;二是由市文广局、市艺术研究所和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文版《战马》研讨会,邀请各方专家,聚焦了我们应该向《战马》学什么?(本报今日20版)两桩事,看起来并无关联,但是细究起来,却能看出制作方的努力——不花巨资请明星,依然能令观众感悟良多、心灵升华。这也是文艺作品能够带给社会的正能量。

  《燃灯者》的主角,是邹碧华。演出之时,正是他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全剧没有邀请任何一位越剧明星参演,编剧只是撷取了他生前极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舞台上重现,就点燃观众心里的灯。中文版《战马》的演员,也全无明星,观众甚至都叫不出任何一位演员的名字,但是,当战马乔伊在舞台天幕处腾跃出来时,人们都感受到生灵的力量,以及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主题……

  此次,本报与上海越剧院携手推出越剧《燃灯者》,正是因为无论媒体还是院团,都是凝聚精神力量,并传播正能量的团队。当下,追星炒作成风。熟悉当下所谓“娱乐产业”的人就知道,首先,明星薪酬是作品成本的大头——“没明星,就没人看”的观念,不仅不尊重编导等剧组其他工作者,也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其次,明星带动的流行就应该倡导吗?如果说模仿明星穿着打扮尚且可以理解,那么粉丝把自己的面容整成与明星一样,就是失去独立人格的表现。再者,明星自身也未必有应对“红了”的能力,不少一夜成名的明星内心失调、性格抑郁,自身缺乏充沛的正能量,很容易卷入吸毒等违法活动。文艺作品,也是精神作品。提升文艺作品、报道的格调品味,迫在眉睫。

  而我们,作为拥有传播广泛渠道、众多优质读者的主流媒体,更应更多投身让百姓受益的活动,让各行各业的人们产生情感连接,让对社会的大爱在人间涌动,让人们对理想、信念、爱的追求,永驻心间。与其追星,不如燃灯。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要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邹碧华在舞台上穿越回来了
与其追星 不如燃灯
把庭院典雅置身在大自然之中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8与其追星 不如燃灯 2015-12-11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