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文版《战马》“立”起来秘籍
朱光
  《战马》制作人李冬透露,国家话剧院正式职工总计六七百人,与英国国家话剧院的人数大抵相当。但是,“其演出场次是我们的4倍,整体收入是我们的40倍。”因而,国话觉得,仅仅从英方引进一出剧目是远远不能弥补其中的差距的。他们于2013年与英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几乎囊括了所有能够合作的方面,包括人才培养、剧目交换、制作等。这个项目基本能体现英国国家话剧院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艺术、技术和观赏性之间保持平衡。其实,整个过程,有点像是20年前的中国制造业——用我们的市场来换取英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战马》也为国话带来了创新。首先,是用人制度。中文版《战马》演职员有90人,其中演员40名,技术、管理人员将近50人。在90人中有20人是国话正式在编人员,有将近25人是国话的聘任制人员,其余人员则全部是项目签约,签约时间为两年半。每个人都是签约后进组,并保证薪酬、保险等。当时,有人说:“钱应该多用在剧院的人身上,而周予援院长说,钱应该用在作品上,而不是花在身份上。”

  其次,是财务制度。文化部艺术司给予了部分扶持资金,同时也借此撬动了社会资源。大量的花费,是用在了基础投入和人才培养。演员训练了14个月,仅这一项花了将近400万。

  再者,推进了合作机制。这个项目,在国家剧院层面里,是开放程度最高的。除了有一个独家运营的公司,还在上海有两个联合制作的伙伴,一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是文广演艺集团。

  最后,每月要做一次梳理总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聘了一位律师、一位税务师和一位审计。这四点,就是大家看不到的幕后支撑。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要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更多一份“对人的尊重”
中文版《战马》“立”起来秘籍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20中文版《战马》“立”起来秘籍 2015-12-11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