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也为国话带来了创新。首先,是用人制度。中文版《战马》演职员有90人,其中演员40名,技术、管理人员将近50人。在90人中有20人是国话正式在编人员,有将近25人是国话的聘任制人员,其余人员则全部是项目签约,签约时间为两年半。每个人都是签约后进组,并保证薪酬、保险等。当时,有人说:“钱应该多用在剧院的人身上,而周予援院长说,钱应该用在作品上,而不是花在身份上。”
其次,是财务制度。文化部艺术司给予了部分扶持资金,同时也借此撬动了社会资源。大量的花费,是用在了基础投入和人才培养。演员训练了14个月,仅这一项花了将近400万。
再者,推进了合作机制。这个项目,在国家剧院层面里,是开放程度最高的。除了有一个独家运营的公司,还在上海有两个联合制作的伙伴,一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是文广演艺集团。
最后,每月要做一次梳理总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聘了一位律师、一位税务师和一位审计。这四点,就是大家看不到的幕后支撑。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