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希望自己的联赛自己经营的姚记中职篮公司,还有没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将来会不会不了了之甚至胎死腹中?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职篮公司已进入工商注册手续阶段,胎死腹中的可能性很小。但将来到底有何作为?确实是件让人担心的事。
据传,姚明曾有一个设想,每年给中国篮协一笔费用,让正在注册中的中职篮公司经营CBA联赛。CBA老板们的想法和姚明一样,目前联赛商业开发的蛋糕做得太小,篮协的有关规定让俱乐部的经营难以为继,应该让俱乐部投资人自己来经营联赛。
而现在,篮协的态度很明确,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稳妥推进。管办分离的第一步是建立CBA联赛公司,篮协占30%是第一大股东。即使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政府退出经营只进行监管,那也是将来的事,篮协在CBA联赛公司的股份,几年内是不可能转让的。
尽管篮管中心竞赛部主任张雄近日的表态,让人感到篮协最终是有可能完全不占联赛运行公司的股份的,但这一天到底要等多少时间,没有人知道。但有不停与篮协“沟通”的中职篮公司的存在,这一天或许能早一点到来。
有人说,篮协仅隔两天就提出自己要办联赛公司,是给姚明牵头的公司的一个有力回击。这话说得有点重,但客观上是会对18家俱乐部产生分化作用。那些有国企背景的、有地方体育局股份的俱乐部,立场可能会动摇。事实上,只有十来家全部由私人投资的俱乐部,最有意愿争夺联赛经营权。这些俱乐部老板们已亏了几个亿,很想在CBA市场中挣回来。
在近期无法实现“我的比赛我做主”的情况下,姚记中职篮公司真的已失去存在意义?并不是。至少,新公司可以作为一个与篮协谈判的利益共同体而存在,可以对篮协施加持续性影响,提出更多的符合CBA各方利益的改革措施。
中职篮公司的筹办,对CBA改革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篮协怎么会这么快提出成立CBA联赛公司呢?按体育总局原先设想,篮球改革要等足球改革取得一定经验后才稳妥进行,现在,至少让管办分离的进程加快了。即使中职篮公司短时间内无法如愿实现自己的联赛自己做主的目标,但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尽可更多地维护俱乐部的利益,也算是中职篮公司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CBA俱乐部最终都加入篮协主导的联赛公司,也称不上是姚记中职篮公司的失败。在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改革大背景下,俱乐部投资人的愿望,总有会实现的那一天。到那时再回眸现在,中职篮公司并不会因CBA联赛公司的存在,而显得可有可无。 本报记者 王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