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过年了,说真的,不要再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如果你坚持,我只能说,你不了解年味的真谛。
小时候,年味是每年才能买的那一件新衣,是炉灶边一只只热乎喷香的蛋饺,是跟在哥哥姐姐后头放炮仗。过年,就是吃好、穿好、玩好,做一整套的“开心事”,哪怕每年都一样,也乐此不疲。童年时代对“年”的快乐记忆,构成了我们对“年味”的全部理解。
但我们都长大了,有事业、家庭,必须背负责任、义务。生活压力不会因为过年便消弭无踪,甚至会在长辈们关切的询问中越发沉重。重担之下,过年的快乐都少了几分。
有人说,如果你一年不买衣服,每月吃一次肉,放弃手机、网络,不看任何娱乐节目,每周只休息一天,那么过年时,你会发现,穿新衣很开心,敞开吃鱼肉很幸福,亲友团聚好热闹,春节晚会真精彩,能睡懒觉超舒服。
话虽绝对,却有一定道理。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幸福阈值”升高了。过去一年到头才有机会做的事情,现在轻易便能做到了。数数衣橱里有多少件衣服买来后压根没被“宠幸”过,到现在吊牌还没拆?想吃什么,在手机上划划点点很快就送货上门。得来全不费工夫,那么得到时的快乐,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物质生活富足了,取悦自己的方法也更多了。一家人去饭店吃年夜饭,去国外度假过春节,过去看来特立独行,失了传统,现在却渐成潮流。春节的一些“标配”习俗,于时代的更迭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玩法”。菜场门口花5元钱写一副春联的摊位或许还在,但更多人愿意选择大卖场里琳琅满目的印刷品。
所以,如果你觉得年味淡了,很可能是你所熟悉的“习俗”被新方式或新载体取代了,因此冲淡了“仪式感”。与其守着对“年”的感情,执着于旧习俗,不如与时俱进。或许在下一代眼中,“年味”就应该上馆子吃饭,去国外游玩。至于烟花爆竹,也不再是必需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