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历时5年多
2015年10月,参与TPP谈判的12国代表在美国亚特兰大就协定内容达成一致,结束了为期5年多的马拉松式谈判。这一协定涉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协定成员国涵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
如今,尽管TPP协定的文本已得到各国代表签署,但各项条款真正得以落实还有赖各国推进国内相关程序。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签字意味着,一场寻求该协定在各国议会过关的更艰苦战役序幕随之拉开。
TPP成员国存在较大差异性和复杂性。从构成来看,既有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包括秘鲁、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既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包括文莱等经济资源欠缺国家。
从协定目前达成的内容来看,不仅包括传统自贸协定中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要求,还囊括专利知识产权、环境保护、贸易纠纷解决机制等敏感话题。
各国有明显分歧
自谈判开始,TPP就在多国引起争议。由于各协定成员国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各异,在TPP谈判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同利益诉求。在农业问题上,日本与其他TPP协定成员国存在着较大分歧;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澳大利亚、新西兰认为高标准会导致跨国公司垄断药品价格;而饱受争议的投资者—东道国纠纷解决机制更是遭到不少利益相关方批评。
另外,各成员国国内政治因素同样对TPP的前景产生影响。众所周知,在美国国会通过贸易协定历来困难重重,加之受到今年美国总统和国会换届选举影响,TPP在美国的审批前景并不明朗。不少专家预计,围绕TPP协定,美国等国的立法机构内部将出现激烈争论和政治博弈。此外,各国在批准程序上存在较大差异,TPP正式生效仍需时日。
专家批“根本缺陷”
联合国人权领域专家阿尔弗雷德·德萨亚斯说,TPP存在“根本缺陷”,以公众利益为代价,加强投资者、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的地位,将对劳工标准、粮食保障、健康和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另外,TPP谈判的透明度也不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宿亮 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