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年味”,除了吃,还有灯会。组成灯会的花灯,就是灯彩。兔子灯太常见了,小朋友过年时,一人手里拖一个。可还知道有龙、凤、麒麟、仙鹤等各种立体动物灯彩?何克明灯彩,又称“上海立体动物灯彩”,是上海灯彩独有的精华,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灯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汉代,是汉族民间盛行的元宵游艺活动。象征团圆的红灯笼,是营造喜庆氛围的“最简版”。后来发展出各种造型、类别,五彩缤纷起来,灯笼就升级到“灯彩”。上海是率先进入工业文明的城市,因而古代技艺传承至近代上海,就别有新意,这也是上海不少非遗项目能进入全国级别的内在逻辑。首先,在灯彩的材质运用上,更新换代成麻、纱、丝绸乃至玻璃。其次,样式品种丰富到走马灯、宫灯、撑棚灯以及立体动物灯四大类。何克明就是立体动物灯的创立者。他13岁开始扎灯彩,擅长吸收西洋雕塑艺术,以动物造型为骨架,用铅丝缠绕皱纸替代传统竹篾,动物造型更精准、姿态更传神。他还成为1956年首批进入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老艺人,带出一批徒弟。他的作品《百鸟朝凤》曾作为毛泽东六十寿辰的贺礼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双龙戏珠》则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