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娃娃”吓倒美军
纳粹德军早在1940年入侵荷兰时就率先使用“假人伞兵”。那个时候,德国空降部队的规模非常小,为了让对手产生恐慌,德国人把填充稻草的木偶从飞机上扔下去,造成大批伞兵空降的假象,意图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
到了1944年12月的阿登突出部战役中,德军再次使用“假人伞兵”,效果同样显著。据记载,美军士兵怕后路被切断,看到“假人伞兵”从天而降,便纷纷逃离阵位,防线一度支离破碎。美军情报部门不得不一次次出面澄清,德军空投的大多是“布娃娃”,不是真正的伞兵。德国战俘也证实,“空降”是德国空军搞的“恶作剧”,已遭重创的德国伞兵已无力进行大规模空降行动了。
战后,美国人研究了德军空投的“假人伞兵”,发现德国人特意把发烟弹绑在假人脚上,落地后触发冒烟,模拟伞兵着地时双脚踢出的灰尘,从而制造出更逼真的假象。
“鲁伯特”与“奥斯卡”
与德军一样,英美盟军也在战场上投放了“假人伞兵”,英国产品叫“鲁伯特”,美国产品叫“奥斯卡”。“鲁伯特”身高约0.53米,约为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用麻布缝制而成。每个“鲁伯特”都安装有自毁装置,落地后会自动爆炸,烧成一堆灰烬,造成伞兵们焚烧降落伞、隐蔽行踪的假象。英军首次使用“鲁伯特”是在1940年,当时英国空军在北非锡瓦绿洲投放“假人伞兵”,把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吓了一跳。
相比“鲁伯特”,美国“假人伞兵”出现的时间较晚。1943年,美国海军跳伞训练团用铅、铝等非磁性材料制作了一批“伞兵娃娃”,研制它们的是演员出身的海军中尉小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出于对电影奥斯卡金像奖的渴望,费尔班克斯将这些假伞兵的外形做得酷似那尊奥斯卡小金人,美国“假人伞兵”因此得名“奥斯卡”。
1943年3月,美军一架TBF飞机沿海岸线做投放“奥斯卡”的试验,地面上的3座观察站从不同距离观察假人们的逼真度,结果令人沮丧:大家都报告说假人很假,从尺寸上一看就知道不是真人,而且降落过程中一动不动,没有一点活力。费尔班克斯不得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进,新版本的“奥斯卡”改由橡胶材料制成,可充气,尺寸更大,官方名称为“PD背包”。随后,新“奥斯卡”在法国、菲律宾、新几内亚等战场上投入使用,欺骗效果明显。
唱片为“假伞兵”助战
虽然交战双方都有使用“假人伞兵”的记载,但最有名的一次则是盟军组织的“泰坦尼克行动”。1944年6月5日夜,40架盟军飞机先于登陆部队出发,装载着500只“鲁伯特”飞往法国西海岸,它们要在4个不同地点投下“假人伞兵”,制造盟军空降的假象,吸引德军注意力,诱使其对盟军真正的空降地点——法国诺曼底放松警戒心。为了使行动效果更完美,500只假人都装配有枪声模拟器,从脱离机舱的那一刻起便响个不停。对地面上的德军来说,夜色下从天而降的人形黑影和漫天枪声只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敌人空降了。
参与“泰坦尼克行动”的不只是假人,还有6名活生生的英国特种兵,他们随身携带的武器只有一件——唱片,唱片上录制有枪炮声。落地后,士兵们要在第一时间把它们大声地播放出来,制造虚拟战场,让德国守军确信假空降的真实性。
果然,大批德军被吸引到假空降点的附近,向发出声响的方向开火。执行“泰坦尼克行动”任务的盟军飞机和英国特种兵受到损失,2架飞机被击落,4人被俘。但欺骗行动无疑是成功的,真正的盟军空降部队在诺曼底没有遇到猛烈抵抗。
“泰坦尼克行动”中使用的“假人伞兵”大多销毁,只有极少数保留下来。法国博物馆收藏的一只“鲁伯特”形态极佳,甚至连降落伞都完好无损,这只幸存的“假人伞兵”在欧洲收藏品市场上的标价高达3万欧元,但“有价无市”。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