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波兰“N小组”戏弄纳粹盖世太保
李学华
■ 波兰少年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39年纳粹德国占领波兰后,不甘被奴役的波兰人民奋起抵抗,地下抗德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最令纳粹占领军头痛的当属波兰“N计划行动组”。

  档案显示,“N小组”成立于1941年4月,组长代号“坎尼亚”。他们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武装斗争,而是对德军展开频繁的心理战,使其在压力之下陷入混乱,丧失士气。

  向纳粹士兵、德国侨民以及占领军当局雇员散发宣传品是“N小组”的主要任务。“N小组”内的研究人员首先收集大量有关德国历史、地理、军事等焦点信息,然后斟酌德语方言、各行各业的俚语以及政府官员的习惯用语,最后有的放矢地编写出大量宣传单、小册子及政治期刊,交给行动人员,由他们秘密向德国占领军散发。据称,“N小组”活动高峰时,有950人参与行动,其中包括编辑、翻译、印刷工人以及散发者等,甚至还有波兰童子军成员在行动中跑前跑后。从1942年到1944年,“N小组”每个月散发的传单数量达到惊人的100万份。

  “N小组”的宣传品内容丰富,最令法西斯分子不安的是“捏造出并不存在的德国抵抗组织”。小组研究单位仔细研究了德国社会与政治情况后,凭空制造出20余个“德国地下抵抗组织”,包括反对为军火商服苦役的“德国地下人权组织”、呼吁迅速结束战争的“反纳粹军官团”以及号召德国人起来反抗的“旅波德国反希特勒组织”等等。“N小组”的“虚假宣传”很有效果,这些本不存在的“抵抗组织”引起纳粹高层的极大焦虑,希特勒严令盖世太保寻找这些组织在柏林的所谓“联络人”。然而,奉行“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走一个”原则的盖世太保,只能在德国内部制造出更大的恐怖,无形中削弱德国的战争潜力。

  除了发传单,“N小组”还执行过“假传指令”的任务,就是将伪造的德军命令或官方通知传给特定的德国人群。1943年,“N小组”编造一份宵禁令,传达给定居华沙的德国侨民,称入夜后他们如果在街头行走,可能受到“无警告枪击”。于是,在德国侨民的通信中,“华沙宵禁”成为谈论最多的话题,甚至连希特勒都问了好几次“为什么”。

  “N小组”还与波兰少年爱国组织“灰色童子军”合作发起“舌蝇行动”。童子军成员们每天都按照“N小组”提供的名单,给某个德国人打恐吓电话,发假信件,甚至恶作剧般地用橡皮泥堵住德国人住所的锁孔。据称,童子军们得到的“任务指标”是每个住在华沙的德国人都要受到两种形式以上的“骚扰”。虽然“舌蝇行动”没有物理杀伤力,但住在华沙的德国人确实不胜其烦,有的人家甚至一到夜里就将电话线拔下来,外面天塌下来都不管不问。

  1944年2月,波兰全国解放在即,“N小组”散发了最后一道假命令,捏造盖世太保总部下达“撤退优先顺序”,称一旦德军放弃华沙,将优先保证盖世太保撤离,随后是武装党卫队(SS),排第三的是德国占领当局官员,最后才是普通德国侨民。这份命令让滞留在波兰的德国人陷入混乱,普通德国人认为自己将成为掩护“上层人士”撤退的炮灰,一时间怨声载道,个别激进者甚至抱着“我走不了,你也别走”的心态,趁夜破坏交通工具,殴打盖世太保秘探,弄得纳粹占领者狼狈不堪。

  李学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苏联战机首次轰炸德国首都柏林
波兰“N小组”戏弄纳粹盖世太保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波兰“N小组”戏弄纳粹盖世太保 2016-02-19 2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