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法谭
     
本版列表新闻
“老年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今后不能再胡作非为了!~~~犯罪分子行骗3年获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老年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今后不能再胡作非为了!~~~犯罪分子行骗3年获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老年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今后不能再胡作非为了!~~~犯罪分子行骗3年获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老年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今后不能再胡作非为了!~~~犯罪分子行骗3年获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老年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今后不能再胡作非为了!~~~犯罪分子行骗3年获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今后不能再胡作非为了!
检察机关首次督办保健品诈骗案
犯罪分子行骗3年获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孙云
  编者按:你是否注意到,专门针对老人的“保健品店”“保健仪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申城各个社区,已成为一种现象。它们的营销手法十分雷同:只接待老年顾客,让嘴甜的年轻员工围绕在老人身边甚至上门探望、打扫卫生,通过感情投资以及具有诱惑力的所谓“介绍提成”“免费旅游”“多买多送”等说辞,吸引老人购买成效并不显著的各种保健产品。一些老人特别是缺少子女关怀的老人把店里的年轻人视为小辈,根据本报此前报道,甚至有人“走火入魔”,即使知道有蹊跷也甘愿掏腰包帮“侄子侄女”们冲业绩。

  虽然本报及许多新闻媒体都曾揭露过其中问题,这些店家仍能生存,实在令人遗憾。让广大受害者拍手称快的是,近日,经浦东新区法院提起公诉,行骗3年的犯罪分子王强(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这是上海首例经检察机关实施立案监督后进入司法程序并宣判的此类案件,具有较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这些社区“老年保健店”不能再胡作非为了!

  案件调查

  一个85后骗了18个“70后”

  “王强说,购买他的保健品就能免费去云南旅游,我花了6980元买了10盒胶囊,不过东西并没收到。几天后,我打电话问何时出发,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之后干脆连电话都打不通了”;“我经另一家保健品公司员工介绍认识王强,他动员我买,说不仅能吃保健品,一年内每月还有一二次旅游,十分合算。第一次我交给王强9950元买胶囊,参加了几次旅游。之后,我交了9400元,但既没有拿到保健品,所谓的港澳十日游也未成行。之后,我又付了9700元,王强答应给我8盒保健品、1台生态仪,送1年旅游,每月一二次,但至今没有给我保健品,旅游仅3次。这些旅游基本都是每天收费几十元的农家乐,只去免费景点或老人可以免票的景点”;“王强称购买7000元保健品可以免费享受两年旅游,我付钱后得到10盒保健品,另13盒由他代为保管,参加过一些内地旅游。后来王强让我和其他人每人出5万元入股,推销保健品有提成,此后,旅游次数就减少了。两年后,王强说组织去北京,我因为是股东可以免费,妻子要付2000元,但他收钱后并没组织,也迟迟不还钱,还欠了我两个月的房租,拿走一条香烟。他答应过其他人去韩国旅游但没兑现,我们一起去他家讨说法,王强称,可以归还股本,但从5万元缩水到2万元,而且最终没有归还,其他欠款也迟迟没还”……

  受害人陈述的受骗路径基本差不多,这些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听说买保健品既能延年益寿,又能免费旅游,还能入股拿提成,个个都觉得碰上了天大好事,赶快掏钱,哪里怀疑有诈。

  事实又是怎样呢?

  被骗老人向警方报案最初没有被受理,他们想到了家门口的社区检察室,于是,结伴来到浦东新区检察院派驻川沙检察室反映情况。经浦东检察院张江地区检察院实施立案监督后,警方很快立案侦查并将王强抓捕归案。

  王强交代说,他从湖北一家公司批发保健品,以10倍价格卖给老人,但往往并不真正交付保健品,因为老人们付钱大多数冲的只是免费旅游,对保健品并不在意,所以,即使后来他自己也联系不上湖北公司提货了,仍然继续给老人们“画饼充饥”,至案发时,已欠下大量保健品未能交付。

  同时,他的“免费旅游”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不仅不能兑现承诺,还常向老人借钱应急,借后则屡屡不还。如果老人事后发觉不对,想退货退款,他便会以“退货需支付手续费”“安排旅游”等各种理由继续行骗,或干脆不理不睬。

  经浦东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1月17日,浦东新区法院判决王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多次骗取老年人财物40余万元,犯有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检察官以案说法:老年人“买健康”屡受骗有深层次原因,老人们常把“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然而,在“老年保健店”里骗了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的,正是那些像王强一样20来岁“嘴上没毛”的年轻人们。这是为什么?

  检察官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当然是老人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特别是一些人担心晚年缺乏保障,生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病致穷,销售人员“存钱不如存健康,自己身体好了,儿女不受累,自己不受罪!”之类的说辞正中其心事,自然容易奏效;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许多空巢老人身心孤独,缺少儿女关怀,因此,当“叔叔长阿姨短”叫得十分亲热的年轻人围绕身边,甚至隔三差五拎着礼物上门探望、陪聊时,他们的心理防线就被迅速攻克了。孰料,这只是行内的“话术”而已。在网上随手一搜,就可以看到大量诸如“保健品营销联谊会主持稿”“保健品销售话术”“老年健康福利卡快销话术”之类的材料,其中的煽情言辞和一整套手法很容易让没有戒心又渴望关心的老人上当受骗,于是便“赶快行动,把健康抱回家!快乐抱回家!”

  在监督公安机关加强打击的同时,检察官也指出,这类骗局屡屡发生暴露出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特别是老人们的子女,应该多关心陪伴老人,别给骗子可乘之机。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导读
扫一扫
检察机关首次督办保健品诈骗案
孩子学琴扰民 父母伤人赔钱打架赔
男子问朋友“借”出租车超载 两人均被交管部门处罚
新民晚报新民法谭B05检察机关首次督办保健品诈骗案 2016-02-19 2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