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医院招募肠道微生物志愿者
左妍
  本报讯(记者  左妍)捐血、捐精不稀奇,捐粪便你听过吗?日前,上海市儿童医院官方微信发布公告,招募18至40岁、排便规律、富有爱心的健康人士担任肠道微生物志愿者。若能定期捐献新鲜粪便,其中的肠道微生物就有可能用于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

  “一个健康人的肠道内存在1000到1150种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其基因数是我们基因的150倍,因此被称为人体的第八大器官。”院方在招募公告中介绍,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与多种肠道和肠道外疾病密切相关。

  “粪便可以治病,这不是笑话。”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婷表示,粪便可以治疗腹泻、呕吐、便秘等疾病可以追溯到古代。现在的肠道微生物移植是指通过移植健康人群粪便至患者体内,来纠正其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恢复肠道功能。2013年,儿童医院曾率先用肠道菌群移植方法治好了一名患儿的伪膜性肠炎。此后医院便悄然建立了上海首个肠道菌群库,存储量稳定在1000到2000毫升,但捐献者主要是患者父母和医务工作者。本次通过招募将扩大菌群库容量,用于有需要的儿童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

  成为一名肠道微生物志愿者并不简单,条件比献血还苛刻。首先要求身体健康、年龄18-40岁,排便规律,粪便性状正常。此外还要接受医院提供的各项检查(详情参见“上海市儿童医院”公众号)。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要在排便后将新鲜粪便放在医院提供的收集容器内,于2小时内送到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1个月的捐献次数为10-15次。院方强调,肠道菌群中的活性成分是治疗的关键,超过两个小时,活性成分就会下降,因此要在有效时间内将其冷冻保存在极低温条件下,使用有效期为6个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上海教师多项指标领跑全世界
儿童医院招募肠道微生物志愿者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儿童医院招募肠道微生物志愿者 2016-02-19 2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