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崔如琢故宫办展接受本报专访
~~~——崔如琢故宫办展接受本报专访
~~~——崔如琢故宫办展接受本报专访
~~~——崔如琢故宫办展接受本报专访
~~~——崔如琢故宫办展接受本报专访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对话古典
——崔如琢故宫办展接受本报专访
鲁明
题图为崔如琢《莫怪孤帆江上行》(局部)
  “午门雁翅楼是古典建筑,很有传统的氛围,此次经过专业设计和布展,不论是大尺幅的作品和小作品都有很好的展示效果,能让观众有不一样的艺术体验”。谈及此次在故宫办展,崔如琢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当代国画艺术和古典绘画可以产生对话。因此,这回把最好的作品都带了过来,就是想让大家看看他对于古典艺术有哪些传承、融合、发展,有同有异,让大家看看水墨艺术的发展路径有哪些,未来的可能是什么。

  “古代画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独立、精神独立,而艺术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这样特点。”崔如琢说,学习中国画就是要学历史,传统画家最看重人品、境界,因为东方写意绘画直接和画家的哲学观、人生体验有关系。“中国画一直在传承,也一直在超越。”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很多大师,不仅仅有继承传统的文化精华和技法准则,更是要在文化理念上、在艺术风格上有新的发扬和超越,要有和当代文化对话的能力,有融合古今的能力。

  在崔如琢看来,如今艺术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学校都是用西方美学理念和美术思想来改造中国画,是以素描作为基本功来习绘中国画。“有人想用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我认为这种观念、思维行不通。东西方绘画可以借鉴,但不能混淆。”崔如琢认为,东西方文化应拉开距离,距离越远越美。他表示,未来,他将和有识之士尝试在艺术教育方面做一些探索,希望能把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予融合,在国画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

  驻京记者 鲁明(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之窗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秀场
   第C03版:潮事
   第C04版:摩登
当代对话古典
国画大师崔如琢 向故宫捐款1亿元
保护好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
张国立担任电视剧单元评奖“掌门人”
上海艺术团台湾巡演结硕果
新民晚报文娱/文娱新闻A16当代对话古典 2016-02-26 2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