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珍珠港一样松懈
从1942年初开始,从荷属殖民地败退下来的盟军陆续来到达尔文港休整。到2月19日,港内已停泊了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新西兰的驱逐舰、运兵船等,如果再加上澳海军自己的扫雷舰、护航舰、巡逻舰等船只,港区内总共塞进了50余艘舰船,往日空旷的码头被挤得满满的,一名美国海军军官不由得联想起之前被日本人偷袭的珍珠港,“这里(指达尔文港)的舰只停靠密度比珍珠港还高,如果日本人来袭,这里是绝好的目标,恐怕敌机扔下一枚炸弹就能炸掉一大片!”
然而,珍珠港的教训和少数人的担心,并没有令澳大利亚军队提高对达尔文港防务的重视程度。资料显示,当时的达尔文港没有雷达,无法提前发现来袭的敌机,防空任务主要由澳大利亚陆军高炮部队和一部分空军战斗机部队负责。然而与达尔文港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相符的是,高炮部队只在偌大的港区里部署了16门94毫米高射炮、2门76.2毫米高射炮以及少量一战时代的“路易斯”高射机枪。由于缺乏弹药,澳军高炮部队已经很久没有进行实弹训练,“士兵们几乎都忘记炮声是什么样的了”。再看守卫达尔文港的澳空军第12、13中队,他们的情况也不妙,第12中队装备的“维拉威”高级教练机直到开战前才匆匆改装成战斗机,但全部6架飞机都处于“趴窝”状态,第13中队的飞机状态尚可,但全是“哈德逊”轻型轰炸机,基本上没有空战能力。
万幸的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10架P-40“战斧”战斗机(抗战期间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也是使用该机)临时来达尔文港做短暂休整,成为当地“最强大的一支防空力量”。不过,10架战斗机对即将遭受日军大举空袭的达尔文港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专家事后估算,要想挡住来势汹汹的日本飞机,盟军至少需要250架战斗机以及36门大口径高射炮,这些防御力量对当时的达尔文港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又见“珍珠港袭击队”
与盟军疏于防范不同,日军的进攻准备显然做得十分充分。为了将“第二个珍珠港”从地图上抹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1航母战队派出4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和“苍龙”号),外加它们的护航舰艇,这支庞大的舰队正是不久前偷袭珍珠港的原班人马,号称“珍珠港袭击队”。不过,日本人担心盟军有所防备,只靠4艘航母上的舰载机无法达到最佳打击效果,于是在第1航母战队之外又派出了驻安汶岛的27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简称九六陆攻)以及驻西里伯斯岛的27架三菱G4M轰炸机加入攻击战队。这时候,日本“珍珠港袭击队”如同磨尖了牙齿的饿狼,向澳大利亚港城张开血盆大口。
1942年2月19日,日本航空母舰接到出击命令,爱知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及中岛九七式鱼雷机挂装炸弹和鱼雷,在零式战斗机护卫下杀奔达尔文港,全部18架飞机必须于上午8时45分放飞完毕。率领这支轰炸机队的,就是指挥第一波偷袭珍珠港攻击机群的渊田美津雄(就是那个发出臭名昭著的“虎!虎!虎!”信号的人)。他们的任务是炸毁达尔文港内所有船只,摧毁岸上所有军用和民用设施。
途中,忙着赶路的日本机群与美国海军的一架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逻机不期而遇,后者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就便被日军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击落。9时15分,澳大利亚海岸瞭望哨发现了庞大的日本机群,并立即向达尔文港当局发出警报。但马虎的澳大利亚空军值班员却误判这些“不速之客”是正在做训练飞行的美国P-40战斗机。
与珍珠港一样,达尔文港没能发出至关重要的空袭警报。
烈焰吞没达尔文港
9时58分,第一波日本飞机飞抵达尔文港,停靠在码头出港航道旁的澳海军“刚巴尔”号巡逻舰成了它们的第一个攻击对象。在炸弹和鱼雷的爆炸声中,达尔文港的空袭警报凄厉地响起来,但跑出家门的人们发现已经来不及躲避了,炸弹正雨点般地落到港口。日本人只用了40分钟就击沉了3艘军舰、5艘商船,另有5船被炸成重伤,正在码头上工作的数十人丧生。
另一批日本轰炸机的目标是达尔文港机场、军营以及储油设施。被击中的储油罐蒸腾着冲天的烈火与烟柱,几乎笼罩整座达尔文港城。澳大利亚空军两个中队的飞机以及5架正在加油的P-40战斗机未及起飞便被击毁在地面上,但澳军高炮部队进行了英勇抵抗,炮手们冒着纷飞的弹片击落7架日本飞机。与此同时,正在空中巡逻的另5架P-40战斗机杀入日本机群,但无奈势单力孤,很快被恶狼般的零式战斗机包围,4架P-40被击落。
10时40分,日军飞机结束第一波攻击,得意洋洋地返回母舰。一位澳大利亚机枪手对着离去的日本飞机发泄式地扫射了一通,没想到一发小小的7.7毫米子弹竟将一架零式战机的油箱打爆,跳伞的日本飞行员被抓了俘虏。
还没等澳军士兵们从这个意外的收获喜悦中平静下来,54架日本陆基轰炸机又出现在达尔文港上空。11时58分,日机在5500米高空分成两个波次,对达尔文港空军基地发攻击。这个高度已经超出澳军地面高炮的射程,炮手们只能看着日本飞机将一批又一批炸弹扔到基地内。12时20分以后,扔完炸弹的日本轰炸机陆续返航了,日军对达尔文港城的空袭才算告一段落。
澳大利亚人的怒火
“2·19空袭”是澳大利亚历史上遭受的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外敌入侵,被视为“澳大利亚的珍珠港事件”。数据显示,日本人投放在达尔文港的炸弹数量已经超越了偷袭珍珠港时使用的炸弹,数百人在空袭中丧生,电力、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空袭虽然在达尔文港造成了暂时的混乱,但数周后澳大利亚人便从最初的惊慌中恢复过来,愤怒的情绪开始在民众中蔓延。史学家后来评论道:“日本人在挑起太平洋战争时犯了两个错误:错误地认为摧毁美国珍珠港,就瓦解了盟军的抵抗力量;错误地认为炸平达尔文港,就能粉碎澳大利亚人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他们虽然在物质层面对美国、澳大利亚等盟国造成伤害,却从精神层面令盟国军民同仇敌忾,坚强的意志支撑着盟国军民取得了最终胜利。”
由于港口和海军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盟国空军取代海军进驻达尔文港,那里逐渐成为一座守卫森严的空军基地。从1942年2月到1943年11月,日军又陆续对这座重要的盟军基地实施了64次空袭,城内所有居民被疏散,几乎所有民用设施被炸毁,但空军基地却在守卫部队严密保护下巍然屹立,令日本在南太平洋的作战始终无法放开手脚。1943年11月以后,恢复元气的盟军又以达尔文港为桥头堡,拉开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序幕。 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