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闯过来
早在2010年2月,安-178的研制就已立项,但正式研制工作始于2011年底,由安东诺夫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简称安东诺夫联合体)总裁德米特里·基瓦担任总设计师。该机旨在取代已服役数十年的安-12、安-26等中型战术运输机,充当重型战略运输机和轻型战术运输机之间的“桥梁”。按照研制要求,安东诺夫联合体必须首先造出2架安-178原型机,其中一架用于飞行试验,另一架用于地面静态测试和耐久性试验。
2015年4月16日,首架安-178原型机在安东诺夫联合体位于基辅的工厂完成总装,随后开始了地面静态测试和滑行试验。同年5月7日,这架原型机在飞行65分钟后降落在基辅西北部“戈斯托莫尔”飞行试验基地,成功完成首次试飞。2015年底,第二架原型机完工,用于承担机体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
据称,安-178的研制进度之所以很快,一方面是安东诺夫联合体在运输机研制方面经验丰富,另一方面是以广泛使用的安-148和安-158支线飞机为基础,减少了很多技术风险。而从该机的整个研制过程来看,安东诺夫联合体在国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又经历了总设计师基瓦被解职又复职的波折,还能如期实现原型机的生产和首飞,实属不易。
基本性能值得称道
安-178运输机全长32.95米,翼展28.84米,机高10.14米,巡航速度825千米/小时(10吨载荷),实用升限12200米。
安-178的机体设计基本沿用了安-148支线客机的前机身和驾驶舱、上单翼、翼梢小翼、T型尾翼,以及安-158型飞机的航电系统,但对中机身和后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机身直径从3.35米增至3.9米,从而使货舱的高度和宽度都达到了2.75米,货舱总长度为16.65米(含3.8米货桥),货舱容积高达125立方米。安装在后机身的尾舱门和货桥,可以快速完成人员和装备的装卸。值得一提的是,与安-148和安-158相比,安-178的起落架有了较大改进,最明显之处是主起落架从单支柱双轮改为双支柱单轮,直径1.12米的轮胎安装在支柱外侧,胎面宽450毫米。这样一来,安-178就可以在前线野战机场等设施落后地区正常起降,可靠性较高。
在刚开始研制时,安东诺夫联合体计划将最大运载能力设为20吨,但这需要更先进的发动机,最终经过全面评估,安-178的最大运载能力降到18吨,安装2台改进版D-436-148FM涡扇发动机。D-436-148FM净重1450千克,进气口直径1.39米,属于三轴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由乌克兰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研制、马达西奇公司生产,起飞推力78.8千牛(应急状态可达85.8千牛),巡航推力17千牛(飞行高度11000米、速度0.75马赫)。据介绍,在载荷达到18吨的情况下,安-178的航程可达1000千米;载荷降至10吨时,航程可达4000千米。按照规划,安-178可能在2020年前后换装更先进的AI-28涡扇发动机,届时安-178的最大运载能力将达到20吨,整体性能也会有较大提升。
外销对象由俄转欧
需要指出的是,安-178刚开始研制时,乌克兰仍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仅两国空军就有着至少150架的采购需求。以每架4000万美元的价格计算,乌克兰国防工业就能入账约60亿美元,堪称“钱途无量”。然而,当俄乌关系恶化后,安-178不仅失去了最大客户——俄罗斯空军,而且乌克兰糟糕的经济形势也使该国空军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不过,即便如此,总设计师基瓦仍坚信安-178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他声称,近几年国际防务市场对中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超过1400架,安-178的潜在销量有望超过200架。有消息称,安东诺夫联合体正在与欧洲空客公司防务分部协商,共同开发采用欧洲制式航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的安-178-111型军用运输机,以便争夺欧洲国家的订单。
事实上,自原型机首飞以来,找上门的客户的确不少。去年2月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阿联酋国营马克西姆斯公司就与安东诺夫联合体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安-178销往阿拉伯国家。而在去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阿塞拜疆空军直接订购了10架。不过,乌克兰能否以安-178外销为契机,恢复国防工业的活力尚未可知。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