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跨越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阶段,保障健康、促进健康成为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
打造“健康中国”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此时,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还有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呼应人民群众期盼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日益迫近的新形势下,保证高素质、高质量劳动力人口增加,是我们延续人口红利期、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质量的深远谋划。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的新要求下,发展智力和劳动密集、绿色低耗的健康服务业,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供给侧改革加强推进的新部署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们实现公共服务人人均等、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的改革目标的生动体现。
全面深化医改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类别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为20年来最低水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续写的亮丽答卷。
对于亿万百姓而言,“健康中国”不是停留在蓝图构想中的字句,而是医改切实推进后,看得起病的实惠、治得好病的希望。
2014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过去3年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更好、就医环境改善、医药费用报销更方便,人民群众对医改进展和初步成效的满意度超过75%。
然而,与任何一项改革事业一样,覆盖世界最多人口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着改革“深水区”的险滩暗礁:
■ 基本医保虽已覆盖全民,医疗保障支付的比例和范围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仍未根除。
■ 分级诊疗虽在有序推进,大医院吸聚优质资源、小医院留不住好医生的“两级分化”仍未消除,患者足不出县就能治好病的要求仍未满足。
■ 以药补医虽已明令禁止,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管理运营跑冒滴漏的积弊难除,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目标仍待发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推进医改的决心:“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领导和周密部署下,我国医改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为“健康中国”的行进开辟坚实路径:
■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患者经基本医保支付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
■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全面推开,100个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得到初步控制;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到520种,实施药品价格、审评审批、集中采购、谈判机制改革……
创新发展理念
“健康中国”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旗帜,引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改革创新实践。
新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正式实施,用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让患者以更快速度、更低价格用上救命药、放心药;《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建构医疗康复、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健身养生等新兴产业组合发展的崭新格局……
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正在进一步密实13亿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网,丰富“健康中国”的大格局新构想。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