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味被自己弄丢了
侯宝良
  文 / 侯宝良

  春节前一些老字号的饭店前都排起长长的队,人们不惜耗上几个小时在买蛋饺、八宝饭、松糕之类带年味的东西。做生意随行就市,尽管价钱上浮大家还是敲腰拍腿乐此不疲好这“老味道”。啥“老味道”,不就是早些年我们长辈和眼下老年人经历过的厨艺么?有一天,我见“光明邨酒家”门外长队里一对老人在议论:老早过年排队买凭票的年货,有的是回家再加工,闹猛啊,没想到现在买蛋饺也紧张到缺货。我不可思议地插话:“这种东西自己在家摊摊蛮便当,倒有空来排这么长的队。”岂料队伍有个老同志眼睛朝我一瞟讲:“朋友,迭种白相是阿拉小辰光或者伲爷娘搿辈里事体。现在啥人想去做?烦也烦死了。”所以讲大家都怕烦,过年的“年味”哪会有呢?

  今年我与家人商量将拾起往年的“年味”。自己抄豆沙做八宝饭,磨糯米粉做松糕、团子,开油锅做走油肉、熏鱼,斩肉摊蛋饺。忙得不亦乐乎看看几天来的成果,过年的味道出来了。节日里走亲访友,送上这些自制的“礼品”,比包装华丽的礼品实惠多了。一来展示自己老有所为的厨艺,二来让大家品尝自制正宗、放心的“老味道”。有人称赞我的八宝饭味道比买的还要好,有说松糕做得精致,看看也舍不得下口,看我摊的蛋饺都比店家的饱满,个个吃得赞不绝口。我讲,做做吃吃来过年,岂不美哉!

  过年要热闹嘛,就要图个气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味和体会达到传承才有意义,有个小区里几家老邻居按各自擅长与特色来分工下厨合作着过年。就是每家做一定量的菜肴,然后互相不计等价地交换,改大而全为小而全,也正适合当下小型家庭的特色,又年味浓浓地拉近了原先闭塞的邻里关系,这种其乐融融的新村里过年的新模式真值得推广。年味啊,只有大家去找回来,做起来才会“有味”,如果只是被动望“年”兴叹,那么年味只能在麻将桌、广场舞里变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童心童趣好心情
老妻如母
年味被自己弄丢了
源远流长(版画)
三亚的落日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C02年味被自己弄丢了 2016-02-28 2 2016年02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