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饭,笔者自说自话为它下了个定义:在一次性盒子里装有菜肴和米饭的中国式快餐,是过去用大号粗瓷碗装的“盖交饭”的改进型。
当然,盒饭既保留了“盖交饭”的快捷、新鲜、简单、价格和味道的大众化,又比“盖交饭”方便、卫生(餐具不重复使用了),所以现在“盖交饭”已经基本绝迹,都由盒饭取而代之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而盒饭正是打工一族的共同主食。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使然,所以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只要没有职工食堂提供用餐的,一顿工作餐基本都用盒饭来填饱肚皮。
盒饭更是受到乘火车旅客的欢迎,尤其是长途旅行,单靠快餐面、干粮实在容易倒胃口,当有色香味俱佳又热气腾腾的盒饭供应时,肯定受旅客欢迎。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每次乘火车到绍兴站停下时,那站台上0.2元一盒用黄板纸做外包装的长方形盒饭,里面有米饭、霉干菜烧肉和一双竹筷。虽然是籼米,但上面那一勺子有点汤水的霉干菜和两块肥瘦兼顾的五花肉,热腾腾香喷喷的,令人胃口大开。合了一句绍兴老话:乌干菜白米饭,神仙看了要下凡!
这样的盒饭,一列火车靠站,虽然每位旅客排队只能买一盒,但站台上满满的十几推车盒饭一会儿就全部卖光!这可能因为不要粮票,但价廉物美、富有特色是不争的事实!至今我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津津有味!
不过,据笔者外出旅游时观察,现在不管是普通列车还是动车高铁上的旅客,已经很少吃列车里供应的盒饭了!虽然列车员每次就餐时间都会推着小车来来回回地推销好几次,透明的塑料饭盒看上去也都弹眼落睛,有的还一只装菜,一只盛饭,里面的菜肴好像也有四五个品种,但很少有旅客买。就算有个别人买了,也大多吃了几口就扔在一 边不吃了。问问为什么,回答无非都是三个字“不好吃!”
当然,这可能与如今大家的条件好了,嘴巴太刁了有关。但实事求是说,价高质次是重要原因!记得前年国庆节,笔者全家外出旅游。在高铁上正好是就餐时间,于是为孙子买了40元一盒的盒饭。当时看看透明盒子里的菜肴颜色也蛮好,可孙子吃了几口就不要吃了。我们老年人节约不舍得扔掉,但吃上去,那滋味实在不敢恭维:薄薄的几片方腿、一只不沾油水的荷包蛋、几小块鸡块,几根生菜老梗叶子、三个百叶结外加一点白米饭!笔者负责家里每天的买菜,因此计算这些菜肴、烹饪、销售成本,怎么算也算不到10元钱!而现在却要价40元,不知这价格是怎么核算出来的?
当然,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定列车上的15元盒饭不断供。不过,像这样15元的盒饭,不仅因少见供应而遭非议,而且就算供应了因为没有具体质量数量的标准还是会被旅客吐槽的!
其实,如今列车上的盒饭已经是:“越贵越没人吃,越没人吃越贵”,再加上质量和价格不匹配,于是列车上的盒饭已经陷入了边缘化的状态!
笔者也因经常乘坐飞机而吃飞机餐,虽然不能说色香味俱佳,但总的说还精致,至少比我在列车上吃过的40元盒饭好多了。为此建议现在的高铁和动车也是否向飞机餐的运作方法学习一下,取长:工厂化生产盒饭,列车上仅配置加热装置而不在车上烹饪;补短:盒饭价格不计入车票内,按需购买!让旅客能吃到新鲜味美、物有所值的列车盒饭。
听说最近上海高铁正在调整不合理的“高铁餐饮高价”,开始走低端餐饮路线,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