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上海人家里的冰箱门,十之八九少不了“鼎丰腐乳”的身影。在许多上海人的眼里,长相平平的腐乳可是“打耳光也不肯放”的早饭最佳配菜,就着泡饭来点腐乳,冷不防要吼声“嗲”,那一刻幸福指数瞬间“爆表”。
腐乳的诞生纯属一场意外。据说,2000多年前,痴迷炼丹的淮南王刘安,在用豆浆培育丹苗时,无意间加了点石膏,腐乳就这么问世了……虽说最初的发现是无心插柳,但要将其变为上海人“买账”的传世味道,可就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是一门颇为讲究的技术活。
清朝同治年间,经浙商萧兰国之手落户上海的“鼎丰腐乳”,其每一块装瓶、见人都需经过“海选”、“淋浴”、“睡大觉”三阶段。一海选,是要选出优质黄豆为原料,上等的糯米和玫瑰花作辅料;二淋浴,向腐乳表面喷洒毛曲霉菌,以完成初步发酵;最后,浸在汤水里“睡大觉”,此时的汤水极为讲究,需用纯糯米发酵做成的酒酿卤汁浸泡,同时,深睡的时长也颇为要紧,需历经五六个月的“沉睡”才能上市……如此一番不容易,才能等来想要的味道。虽能简单概括成三步骤,而细数起来整个过程,则包含了磨汁、制坯、腌坯、腌制等53道繁杂工序……
鼎丰乳腐之所以能形成独特风味,除了可以言表的规律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老法师”的经验,那种“摸、听、嗅、尝”,只可身教、无法言传。这种连着手的温度与眼的关注,是机器无法酿成的味道。
在他们手里传承着的鼎丰腐乳酿制工艺现已被列入“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