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稀释市场需求
昨天傍晚18时50分,上海发布传出消息:经市政府批准,本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投放量,在年初确定的10万辆基础上,增加3万辆,今年共计投放13万辆。同时,本月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投放量,在9329辆的基础上,增加2500辆,共计投放11829辆。上两次月额度投放量在10000辆以上(包括10000辆)还是在2013年。
对于拍牌圈来说,这算是个好消息。因为前几天的消息对许多没拍上牌的“有车族”来说都挺紧张的。从4月10日起,使用外省市公安机关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的机动车,禁止在本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区域行驶。从昨天开始,每天早7时至10时、下午15时至20时(周六、周日和国定假日除外),本市部分高架道路(城市快速路)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使用临时行驶车号牌的小客车、未载客的出租小客车及实习期驾驶员驾驶的小客车通行。
“增加投放无疑能够稀释高企的市场需求,让中标率下探的压力适当有所缓解。”某二手车经纪公司负责人于先生直言。
网友“元元姆妈”说:“要拍牌了,我争取拍中,加油!”对于参与拍牌的市民来说,增加投放额度确实算是个好消息。当然,就如网络上所说“分母太大”,中标难度确实不小。
中标率低成为常态
由于目前的沪牌拍卖基本规则是从2015年初开始执行的,记者回顾这一年多来的沪牌价格趋势发现,总体呈现逐步攀高的趋势。随着外地牌照上高架时间、外地临牌限行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实施,市民均对未来限行政策持进一步收紧的预期,这让市民对沪牌的需求更加强烈,所以市场预估今天举行的本月拍牌会非常激烈,人数如创新高并不意外。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的“警示价”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但“警示价”整体还是“向上走”的态势。与之相对应的是中标率的低走,以今年前三个月的中标率来看,1月份的中标率还是5%,2月份中标率为4.3%。上个月,221109人参拍8310张牌照,竞拍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中标率仅3.8%,创下“史上最低”,相当于近27个人争夺一张上海车牌。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