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二上午,从众仁花苑老年公寓驶出的“专车”缓缓停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门诊大楼前,老年公寓药房的工作人员严大雄径直到指定窗口挂号。不一会儿,医院药房就准备好了所有药品,并按人头分装完毕。
三年前,岳阳医院开始为众仁慈善服务中心下属的众仁花苑和众仁乐园两家老年公寓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并派去医务人员常驻医务室,开创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生病配药不必去医院
70多岁的刘老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所幸身体还算硬朗,以前每个月都要步行到离家2公里外的医院配药。地方虽不远,但人多且交通不便,来回要两小时。入住“众仁”后,每周医生会将需配药老人的医保卡收齐,附上处方,由专人送达岳阳医院统一挂号配药,省去了他们奔波医院的麻烦。
众仁慈善服务中心由市慈善基金会和市民政局出资兴建,下属两家老年公寓,有床位800张,均已住满。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病的占了不少,每天都要服用多种药物,还必须定期复查。在外面,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的问题,在这里,“医养分离”的藩篱被打破了。
2013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众仁”和岳阳医院合作,成立了众仁岳阳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两家老年公寓均内设独立医疗机构,共配备20名医护人员,形成“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四位一体的新模式。
有医生坐诊,为公寓内的老人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自然没有问题。此外,考虑到有部分老人长年卧床,专业医护人员还会为这些特殊的老人提供上门检查的床边服务。
突发疾病就医通道快
80岁的朱阿姨体检查出肺部阴影,医生说疑似肺癌,建议她做进一步检查。朱阿姨从前不信任老年公寓的医生,总觉得被“发配”到这里的都是“水平差”的。但她自己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连续挂了几个号,医生都没有给出定论。想不到,老年公寓的医生立即为她组织会诊,并联系了专家读片,根据动态比对,考虑肿瘤属于炎症继发的良性病变,仅需观察随访和抗炎治疗,并不要着急做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朱阿姨恢复得不错。
三年来,老年公寓每年在生命线边缘上拉回数十个老人。这里的老人,身体普遍不太好,比如说突发心衰,如果不紧急处理,在转院途中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里,医生护士在三五分钟内就能赶到,紧急处理先稳定生命体征,为抢救争取时间,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院治疗,急危重的疾病,护士提供全程陪护。
医护人员做好“良心活”
80多岁的黄老伯有严重便秘,长期吃药辅助排便。不久前,他因排便困难而打了医务室电话。护士带给他一支开塞露,黄老伯便将护士打发走。可是,他因行动不便,用药几次都没成功。这一幕,被等在门口悄悄观察的护士看在眼里。护士再次走进门,体贴地帮黄老伯解决了问题。
华金福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而且心脏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辅助排便本来不是医生护士的工作,但是老人有需要,就得干。”
这几年,入住的老人基本“只进不出”,随着年龄变大,身体机能自然衰退,慢性病比率和失能老人数量显著增加,意外和风险发生的几率更是有增无减,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超出了一个普通医务室能够满足的标准,即使医务人员竭尽所能也无法达到预期,由此带来的落差导致部分老人对医疗服务不满,医生护士心里也充满了委屈。
华金福是医疗保健中心的负责人,原岳阳医院急诊ICU主任,派驻在此整整3年了。他说,这是一份“良心活”。“在养老机构做医疗,工作辛苦、风险大,即使做得好,老人和家属的期望值往往更高,想获得完全满意很难;而老人又时不时发生危险,每天工作时心都悬着。”为何大家还要坚持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华金福说,凭的就是两个字——良心。
医养结合还需破难题
通过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模式,是养老领域的一大突破。但另一个现实是,许多实践者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因监管涉及民政、医保、卫生等多个领域,管理标准、评估标准的不一,在具体服务工作开展中会造成各方面矛盾。比如按照卫生系统要求,医疗机构开出的输液药品只能在本机构内使用,但是一些需要输液的老人经常会将外院配的药品带去养老机构输注,这一做法存在一定的隐患。
业内专家认为,“医养结合”旨在鼓励更多专业医护资源进入养老领域,填补养老与医疗之间的空白。但不少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经费有限、人员薪资待遇水平低,再加上目前整个医务人员队伍的严重紧缺,使得人员招聘十分困难,多数只能依靠退休返聘人员来满足,给服务质量提升、服务项目多元化、内设医疗机构发挥更大作用等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另外,有条件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不多,好的机构一床难求,且往往只针对高端人群,收取的费用也比较高,而更多需要医养护理的普通市民无法惠及。
“医养结合”是系统工程,探索这条路是要解决全民性的就医难、养老难问题。正如上海市政协委员、岳阳医院院长房敏所说,政策与经费、医院与养老机构之间还需要协同,“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在多方支持下完善其功能。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来说,老年医学科、内科和医技科室与养老机构间可以定点对接;中医、康复、心理医生则定期开展“治未病”功能活动,以养老为核心,医疗为支撑,做到对老年疾病早熟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促进“医养结合”充分落地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