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升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尿酸血症知晓率低,治疗率更低,不规范的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健康威胁。鉴于高尿酸血症的严重危害性,国内外专家均建议:血尿酸>420μmol/L即应起始药物干预治疗。为此,国内各界专家倡议将每年的4月20日定为“高尿酸日”,使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420μmol/L)得到重视,深入人心。
4月20日下午,长海医院举办了大规模的高尿酸血症规范诊治宣教活动。专家阵容之强大,场面之火爆,堪称单家医院之最!长海医院风湿科赵东宝主任联合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各领域的15位专家参与了本次患教活动。专家们现场讲解高尿酸相关的科普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活动现场宣教和释疑,患者了解了血尿酸与健康的关系,也使“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大于420微摩尔每升”得以普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悉全国有100多家医院在4月20日同时开展规范诊治患教活动,说明大家已经提高了对高尿酸血症的重视,但还远远不够,期待有更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加入。
在活动现场,赵主任强调:药物已成为控制痛风最重要的一个手段。高尿酸是造成痛风的罪魁祸首。故对尿酸早查、早治、长治是预防痛风的关键。痛风治疗简单,但管理却很难。大家对痛风治疗往往有很多误区,认为痛风靠忌口即可,而且往往“不痛不治”。其实降尿酸达标决不能单靠饮食控制,严格的饮食控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健康。
赵主任指出,控制痛风一定要遵循三原则:
一、急性期控制痛风:快速足量抗炎镇痛治疗。
二、选准药物降尿酸:目前常用的两种药物。一种是尿酸重吸收抑制剂-苯溴马隆。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绝大多数(90%)的高尿酸是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目前应用最多的苯溴马隆就是通过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从尿液中排泄一种药物,适应人群比较广泛。另外一种是尿酸合成抑制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起到降尿酸作用。可引发严重超敏反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较少应用。非布司他与别嘌醇相似,疗效略优于别嘌醇,肝功异常较别嘌醇多见。肝病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注意监测随访,并注意心血管副作用。
三、足疗程用药,使尿酸长期达标。高尿酸和痛风均需要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达标后(<360μmol/L)持续用药6个月,痛风者血尿酸达标<360μmol/L非常关键,而<300μmol/L更加理想。痛风者至少坚持12个月以上,有痛风石者,至少用药2年以上。并注意初始用药2周内保持充足饮水(1500~2000ml),协助尿酸排泄,适当碱化尿液。
【专家简介】
赵东宝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免科分会常委;上海市风湿病学会副主委,上海市骨质疏松学会候任主委,上海市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副主委;《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和《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新百人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基金,军队基金等11项。
门诊时间: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