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居委会最多曾要敲200多个图章,不堪重负;那么,一个街道办事处,究竟要管多少事,究竟有多少权力,多少责任?曾经,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多年来,随着大量事务下沉,街道职责不清、越位错位,时有发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街道如何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四份清单”——职责清单、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效能清单,又如何勾勒出社区工作者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社区居民依法办事、依法监督的新秩序?
2014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几位精通法务的年轻人就成了“智库”,从国家大法到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凡是跟街道职权有关的,排摸一遍,最终形成了“四份清单”。
不妨,先看看“四份清单”,都长啥模样。
何谓“职责清单”?一言以蔽之,法定职责必须为。7大类171项职责事项,涉及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平安建设、社区发展、社区自治;明晰职责主次、厘清条块分工,依据法律法规,找准街道与区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将街道工作职责划分为牵头负责、组织开展、配合协调、指导支持,走出“模糊地带”,找准职责定位。
何谓“权力清单?一言以蔽之,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用权制权,紧扣“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职能定位,聚焦“清权、减权、晒权、制权”,原原本本地列清证实街道应有的权力事项,建立行政职权动态清理机制,对每项权力配套制定办事指南和责任追究机制,使每项权力对应的责任落实到条、细化到款,实现权责匹配、权责一致。10大类82项权力事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指导、行政征收、行政备案、行政检查,特别是将上海市委1号课题相关文件明确赋予街道的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对职能部门派驻机构指挥权、考核权和监督权纳入其中,做到于法周延、无遗漏。
何谓“服务清单”?一言以蔽之,为民服务主动为。把握民生需求导向,积极主动作为,社区服务项目不能再底数不清、多头推进、简单叠加,而是要条分缕析,逐条逐项分类登记,4大类150项服务事项,从制度上保证服务项目更加公开、服务程序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更加标准、服务要求更加明确、服务渠道更加便捷。
何谓“效能清单”?一言以蔽之,不良行为避免为。社区基层工作也会存在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也会有“庸懒散慢浮”不良作风,一份清单,3大类22项写明“避免事项”,禁止不作为、杜绝乱作为、克服慢作为。依据清单,街道相继对首问责任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考核评议、为民办实事项目测评等制度,修改完善,量化问责事项、突出问责重点、清晰问责程序,加强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监督、惩治,切实打通街道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有了“四份清单”,社区事务服务流程,便可以实现管理程序化、操作流程化、监督制度化。如今,居民来社区服务中心办事,无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对照“一表一图一件”——一个目录、一张运行流程图、一份实施依据,林林总总94个服务事项,都可以像查字典一样轻松查到自己要办事项、环节和材料。同时,开通实时短信提醒服务,向居民及时发送办结进度信息迄今已达1千余条,避免办事多次往返,让居民“不跑冤枉路,不排冤枉队”。
此外,“四份清单”还借助图示化处理、“傻瓜模式”、“互联网+”,通过街道网站、公众微信号、信息公开触摸屏发布推送,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方便居民办事。
“四份清单”自去年推出至今,居民对街道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办事规范等满意度达到95%以上,实现“零投诉”。
今后,“四份清单”还将如何进化?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海虹说:走进社区,开开不同居民群体的座谈会,听听居民心声,对社区管理者、服务者而言,这是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提升智慧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