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红黑榜”
“十二五”期间,江苏流域治污国家考核成绩连续5年为优,不少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比如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65个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了17.3个百分点。淮河流域2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5.7%,提高了2.3个百分点,通榆河39个省考断面达标率也达到了86.5%。长江流域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基本保持稳定。
尽管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水污染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部分水域水质依然是治污“短板”。太湖流域中不达标的断面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徐州市京杭运河张楼断面未达考核标准;长江流域入江支流45个断面中,劣Ⅴ类有9个,其中南京、镇江分别占了4个和3个。
明确“路线图”
会上重点明确了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
到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化工、塑料、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取缔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任务;2020年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染较重企业改造退出任务等。
在污染源治理方面,年底前所有工业集聚区都要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废水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南京市到2017年、其他城市到2020年要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十三五”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从今年开始,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实施雨污分流和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饮用水、城市黑臭河道、地下水等也是关注的重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和自来水厂深度处理两个“全覆盖”,今年起各地要定期公开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确保南京在2017年、其他省辖市在202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目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在禁采、限采区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对徐州、宿迁等地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开展补给区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不达标被约谈
今年1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下达了“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通知。“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对江苏104个地表水断面、2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4个城市黑臭水体、64个地下水质量点位、26条入海河流进行考核。
“要求更高、标准更严、范围更广。”对“十三五”时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归纳为以上3个特点。
根据《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江苏提出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此,江苏省人民政府与13个省辖市、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农委等部门签订了“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不轻,要想及格还需下番功夫。”江苏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后续出台的考核办法中,江苏将把同时完成国考和省考任务作为60分基本及格线,如若不能达标,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将面临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