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小儿哮喘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家长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正规合理用药,勿盲目借鉴经验方或偏方,如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及时就近就医。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易反复发作的疾病。2013年我国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3.02%,其中上海为7.75%,居全国之首,较10年前增长了近1倍,可见积极防治小儿哮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祖国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对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和治疗作出了突出贡献。
常见发病原因
家族遗传因素 主要指小儿的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疾病者,或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
小儿体质因素 小儿体质脏腑娇嫩,乳食不化,后天调养不慎,或饮食寒热失调,或营养不足,或营养过盛等皆易伤及脾胃。脾胃内伤,饮食运化不利,内积生热生湿,化生痰液,小儿肺系发育不完善,气道狭小而短,内壁纤毛摆动无力,排痰能力弱,痰邪内积不能及时排除而伏于内。中医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过敏原因素 常见过敏原如螨虫、粉尘、花粉、海产品、鸡蛋、冷空气、油漆等,小儿可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等,常有咳嗽、喷嚏等先兆症状。春夏季节气温回升,繁花盛开,小儿易接触空气中的过敏性花粉,且春夏交替为流行性疾病多发时节,极容易引发哮喘。
中医药防治特色
儿童哮喘的主要不适表现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针对这些表现,中医药防治颇具特色。
中药灌肠 以中药如黄芩、柴胡、鱼腥草、款冬花等,煎好后以改良后大注射器从患儿的肛门注入,保留灌肠,有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推拿 小儿推拿手法要求“轻、柔、巧”,发力均匀规律,小儿肌肤脆弱,推拿前在操作部位施以介质如滑石粉、橄榄油或小儿精油等以保护皮肤。
捏脊,操作者利用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从小儿肛门上3寸的部位,向上提捏脊柱两旁皮肤,一边捏一边推,直到宝宝大椎穴位,再由上至下,上下往返3次,可隔日一次或每周2次。
推揉喘定穴,取大椎穴旁0.5寸处部位,以拇指,食指,中指,或单指或双指,或双手同时进行按揉大椎穴两边的定喘穴,频率在每分钟200次以上。可每日进行,或隔日一次。
推天突穴,取胸骨切迹上缘中央凹陷部位,以双手拇指腹进行推法,双手其余四指置于小儿肩上以固定施展力道。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敷贴 将中草药研粉,以姜汁调成糊状,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机能,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
三伏贴:夏季三伏节气时,以黄芩、白芥子、细辛等药物按一定比例调配后,研粉制成饼状。敷贴于定喘、肺俞等穴位,可配合药物离子导入等技术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2次,6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3年。
三九贴:冬季三九天时节,以苏子、白芥子、细辛等药物按一定比例研粉调制成饼状,选取定喘、肺俞等穴位,进行敷贴,一般一次2-4小时,1年一疗程,连续3年。
药膳 选取黄芪、茯苓、苡仁、大枣等中草药,按比例以水煮沸,留汁煮猪蹄或直接放入猪蹄,武火煮沸,文火慢熬2小时后即可食用。
李芸 吴杰 薛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儿科) 本版图片 TP
科普活动
今年8月,本刊将迎来第600期。为了回馈读者对本刊的关爱与支持,康健园周刊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陆续推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医疗科普咨询宣教活动。
此次面向年轻的小家庭举办儿童保健首场移动端互动活动。5月25日晚上8:00-9:00,康健园周刊联合“育儿24小时”微信公众号,特别邀请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儿科学研究所、虞坚尔工作室、沪上知名中医儿科学专家虞坚尔教授为读者做主题讲课,并展开微信互动。本次的主题是“海派中医儿科:秋冬哮喘夏来治”(家长可通过微信号添加关注)。
时值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5月29日上午9:00-11:00,在石门二路128号静安雕塑公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和“董氏儿科”流派传承总基地、上海市中医儿科临床基地联合举办“海派中医、关爱儿童”大型科普宣传及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交流活动,知名中医儿科专家将为广大患儿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