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执法越规范,安全感越高
汤嘉琛
  汤嘉琛

  最近几个热点案件,引发了公众对如何规范公安执法、监督公安权力的讨论。巧合的是,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一些涉警案件很容易成为舆论热点,表面上是因为民众的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对有违公平正义案件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但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案件会增加围观者的不安全感,担心自己某一天也会遭遇类似的厄运。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往大了说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往小了说则能给民众更多安全感。

  按照常理,公安机关应该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但现实中一些基层公安机关过于“强势”,很多人对执法者最直观的感受是“怕”。基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不少人在与公安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都不敢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担心因此招致更大的麻烦,甚至觉得与其跟执法者“讲道理”还不如“自认倒霉”。

  这种扭曲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没有抓到位的产物。比如,在一些备受关注的警察涉枪案件中,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警察在什么情况下能佩枪、什么情况下能鸣枪示警、什么情况下能将涉案人员当场击毙,似乎有些随意。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早有明文规定,只不过在相关规范的执行情况不理想。

  当原本应该保障自己安全的警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不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普通民众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对立和误解必然不断加深。正因为此,虽然基层执法者工作很辛苦,但很多涉及公安执法的新闻,都容易出现不太理性的负面舆情。要改变这种扭曲的警民关系,最根本的努力方向仍是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如何通过规范执法增加民众的安全感?首要一点是确保执法专业化。一方面,职能划分要更科学。目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承载的执法职能较杂,甚至有些职权交给了辅警、协警、治安员,这为执法失范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执法者专业能力需提升。尤其要加强基层警察队伍建设,才能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

  其次,要确保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的规范。公安机关应该是践行依法治国理念的核心群体之一,但现实中有些基层公安机关“信权不信法”“按潜规则办事多于明规则”,为执法过程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如今强调规范执法,就是要对公安机关的权力严格监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能,解决执法突出问题。

  最近公安部开会传达了中央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三版)》等改革文件,期待相关改革能够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毕竟,普通民众对法治、公平、正义的理解,通常来自于个案,来自于他们能接触的基层执法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执法越规范,安全感越高
阡陌邻声
“个性校长”还当塑造共同愿景
学习放弃
体检营销
纠错还是炒作?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执法越规范,安全感越高 2016-05-23 2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