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仁余是金山区金山卫镇卫通村的小队长,也是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初,卫通地区列入第二批市级环境治理重点区域之一,年近古稀的汤仁余也专心投入环境整治工作,参与协调和宣传村内“五违”整治。
由于和他搭档的环境整治工作人员不是本村人,起初对村里情况不太熟悉,遇到农户有难题有困惑,总要请老汤出马帮助解决。有时,他俩一天要跑上十几户农家,都顾不上喝一口水。但是,从湿冷的二月到乍暖还寒的三月,汤仁余毫无懈怠,脸上总是挂着质朴的微笑。
“汤阿伯虽然年纪大了,但非常认真负责。他也是继村里干部拆违后,首批带头拆违的小组长。”汤仁余的搭档凌琳感叹。作为老党员,汤仁余从一开始就以身作则,支持环境整治工作,家里只有90余平方米用来堆放农器具的小屋,但主动整治没有丝毫犹豫。在组里其他农户拆违后,他又自发地和工作人员“回访”,及时了解村民的生活需求和思想动态。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老汤没能看到“307”区域环境整治的最终成果,今年3月因心血管疾病辞世。“他送医的前一天,还在操心着整治工作,让我联系村里的周阿姨替他跟进工作,让大家理解……”汤仁余的外甥说。
走进汤仁余的家,桌上厚厚一沓荣誉证书,少说也有20余本,其中差不多一半都是“先进党员”的荣誉,年代稍久的封皮已经褪色,只留泛黄的纸页、红色的印章诉说往事。
“父亲是我永远的榜样,他在家里总是教育我们这些小辈,做人要厚道,工作要认真……他说的话,家里小辈们也都听。”汤仁余的儿子汤海兵回忆,父亲不仅在环境整治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30年来也一直是个热心负责的好队长,几乎每年父亲都会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党员,区里的、镇里的都有,将党员的精神融入生活点滴。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