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洛川学校是1996年由原洛川中学和宜川新村第二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周边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工人新村。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学习基础水平整体层次差异较大的情况,洛川学校回归教育的起始原点,并未只聚焦个别孩子的发展,而是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以适应学生差异为策略,施行“有教无类”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
春风化雨至,润物细无声。在“走进洛川,走进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洛川学校的师生们经过二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已将学校逐渐打造成为周边百姓心目中所认可的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作为一所“新优质学校”,上海市洛川学校到底“新”在何处,又“优质”在何方?不妨让我们走进这所学校,去一探究竟。
科技王牌担横轴,开蒙启智
为迎接洛川学校建校20周年,自今年春季学期伊始,学校全体师生就开始精心筹备起一系列“校庆活动”,其中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当属能与最新科学技术零距离接触的“科技周”。五月的第三周,“科技周”如期而至,本次“科技周”的主题为“科技给我力量、创新伴我成长”,活动面向全校一至九年级的所有学生。
七年级学生组织的“降落伞设计制作比赛”,不但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从中考查同学们在课堂上新近学习的物理力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们走出教室,通过探秘校园中的花园苗圃,手绘出一篇篇活灵活现的植物自然笔记;对四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基本科学原理的归纳能力早已不在话下,由他们精心制作的科技宣传小报张贴于教学楼的各个角落,课间休息时,这些“科学味”十足的小报,成为同学们最炙手可热的读物。
作为洛川学校“科技界的明星”——曾为学校摘得不少区级、市级比赛荣誉的机器人项目在此次“科技周”上可不能缺席。为此,学校特地在“科技周”中辟出一天时间,开设“机器人秀场”。在这里,辅导教师也得靠边站,因为在学生们的操作下,一台台蕴含智能内核的WER机器人、巡线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灭火机器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用一支笔居然能画出一副货真价实的“眼镜”!这并非是神笔马良的“神功”,而是真实出现于“科技周”信息科技体验活动中的一幕。七(3)班的关锦鹏同学告诉我们:“通过使用最新研制出的3D笔,制作这样的小物品简直是小case(不在话下)。”
在信息科技体验活动环节中,除了让学生操作诸如“3D打印技术、数控仿真机械手”等时下最具“高尖精”范儿的科技新产品,学校还通过在校园内布置各类互动性极强的科普教具,让学生们不用专程跑去科技馆,就能体验到科学之趣,品味科学之魅。
“科技周活动能在学生中激起这么大的热情,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学校科技辅导员吴致远老师信心十足,他告诉我们:“科技是学校教学中的一张王牌,学校除了在每学期举办多次科技活动,科技更是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科技之于洛川学校,就如同“横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它跨越年级界限,覆盖所有学生,让洛川学子从一年级入学起就关注科学技术。近年来,学校的科技团队不但在各类市、区级科技类竞赛中斩获30余项荣誉,更是培养出已拥有30余项发明创造的“科技小达人”——李泽芃,七年级的他除了获得过大型青少年科学梦想秀《少年爱迪生》的优胜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等荣誉,他所研究的课题《智能防撞限高杆系统》亦荣获全国一等奖。
体育特色作纵线,活力阳光
作为一所以“体育特色”见长的学校,洛川学校以田径、射箭为传统项目,在上海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上,由洛川学校选派选手组成的普陀区田径代表队,不断创出佳绩。其中,学校田径选手摘得男子60米跑、女子400米跑和女子跳远三块金牌,洛川学校女子射箭队更是获得了上海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六金三银的好成绩。
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缪向群老师介绍:“学校不但注重体育苗子的专业运动水平,在体教结合的精神下,教练及教师更注重学生‘体’与‘智’的双向融合发展。”
除了巩固传统体育优势项目的良好水平,近年来,学校在以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宗旨下,通过体育组教师的精心设计,将学校“优势传统”体育项目与日常体育课程教学进行融通,充分利用“快乐活动日”、两操两活动、业余锻炼等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全校同学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了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普陀区的阳光体育大联赛。同学们投身于羽毛球、足球、定向越野、游泳、冬季长跑比赛中,与兄弟学校的同学们一同比拼体育实力。
阳光体育,活力洛川。为迎接学校20周年校庆,学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周”活动。运动场上,体育老师一声令下,数十名自行车社团的学生如奔马一般,驰骋于塑胶跑道之上;而在操场中央,空竹社团的同学们则争相比拼炫技,毫不含糊;此外,足球、篮球、羽毛球、拉拉操、阳光活动等学生社团也分别进行了才艺技能展示。
体育周展示活动上,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黄敏华、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王立、普陀区教育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任书堂和陶霞与全体教师一同观摩了公开课《双杠教学》及《立定跳远》,课程教师多年积累的专业水平获得了嘉宾们的一致认可。此外,嘉宾们还一睹了洛川学校田径、射箭、足球等体育尖子运动员的训练风采。
你争我夺,激烈比拼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周展示活动上,一场精彩的校际篮球邀请赛将此次“体育周”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甘泉外国语中学与洛川学校的球员们在球场上,个个化身“灌篮高手”,一决高下。
精彩绝伦的“体育周”活动尽显洛川学子澎湃活力,如果说“科技”给学校带来的是一条突破学龄年级的“横轴”,那“体育特色”的作用就像是一根融通全体同学活力的“纵贯线”。
创新突破化原点,引领优质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如果说学校是百舸竞发的船,那么学校特色恰如迎风林立的帆”,谈及创建“新优质学校”,何谓“新”,如何“优”,洛川学校校长刘爱武认为:“想要争当潮流先锋,就应尽早扬起特色建设的风帆,这样才能乘风破浪去远航。”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是时代变革的两个主旋律,洛川学校的教育人意识到若是固步自封,将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此,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创新突破“原点”,使学校的办学水平登上新台阶。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学校倡导学生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终生学习者”。为此,学校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数字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技术获取信息,实现探究问题,构建知识,协作交流并评估学习。教师则通过技术把学生的学习从以往过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创新的舞台。此外,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增强了群体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交往、协作、竞争等具有极强再生功能的能力,使他们获得21世纪生存的“数字通行证”。
在引领“新优质”原点的过程中,教师若能成为数字化生存的“带头人”,将为教学助力。为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支持学生学习、进行问题研究、处理课程和资源、开展新的专业实践。
对于学校而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为构筑信息生态化校园服务。洛川学校目前已组建信息化领导小组,注重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应用和效益,符合信息时代的新要求。
2010年洛川学校成功立项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课堂互动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研究》。其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个学生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所提供的平台与资源,培养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
此课题已于2012年10月顺利结题,两年的课堂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此学校专门为课题项目出版了成果专辑《数字化学习成就精彩课堂》,并于2015年获得上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
教育创新理念使得洛川学校全体师生已勾画出一幅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生态全息图。这正是学校面向现代化、世界及未来,实现现代化学校的整体改革的“通行执照”。
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若没有到位的教学水平,很难积累起百姓心中的好口碑。科技王牌担横轴,体育特色作纵线,创新突破化原点,廿年铸造优质校。上海市洛川学校的优质办学思维,已为“新优质学校”正名:它不是在走追赶“名校”的老路,而是回归教育的原点,追问教育的本源,坚守教育的理想,走上一条回归与超越的面向未来之路。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