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喜欢红色
“林女士有没有跟你提起过她的儿子?”我问。“倒是提过。艳红知道,外孙从小不和我们在一起,感情淡薄。其实俗话说,隔代亲,更加亲。孩子毕竟是我们的外孙,女婿不认,外孙还是喜欢的。有一次,她突然问,要是孩子从国外回来,和我们一起过,你愿意吗?我回答很爽快,当然愿意……我的外孙早该成人了。”
“你外孙什么时候回来,她没说?”“不知道,我猜想她是随意说说的,后来再也没有提起过,直到她死。”受害人跟父亲提起她儿子,是随口说说,还是别有含意?她应该有让儿子回来的想法,她跟父亲不是随便说的,而是试探。后来没再提起,是不是改变主意了?
接着我提出一个要求:“能让我看看林女士的卧室吗?”那是小偷作案现场。他打开受害人的房间,我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总统套房”。西式红木家具,做工考究。
“林女士对家里被盗说过什么吗?”“没有。后来发现差点少了一只手表和一根项链。这两样东西是她老乌留给她的,林家的家传。艳红安慰我,想开点,真要给偷了,生气也么(没)用,说这话时鼻子里哼出两声冷笑。”这又意味着什么?我在本子上记下“冷笑”二字。可见连环凶杀案的幕后者是谁,她心里明白。
对了,大橱顶上那只小木箱,想必就是警方记录在案的梳妆匣——是小偷作案的目标,也是行凶的工具。警方记录提到匣里有一本受害人的旧时日记,他们没翻。现在人已死,翻看日记也属于调查范围。在老人同意这一要求之后,打开金银箱。里面什么也没有,包括那本日记,我急促地问:“东西都到哪里去了?”“艳红拿掉了,她说,省得贼惦记。项链和手表交还给我收管。”他毫不规避地回答。
日记本呢?她自己保管。我莫名地失落。后来才知道,日记本被林艳红转移到我们谁也想不到的地方。
正要退出“总统套房”,我停下脚步:“好香,什么花香?”“茉莉花。艳红喜欢。现在正是开花的季节。我每次去小菜场总带几扎回来。放窗台上,窗帘遮住,你看不到。”老人回答。
出了卧室,迎面是客房那扇紧闭的门:“这门一直关着?”“没有客人来,就一直关着。”“那天,光头小偷没进去过?”“没有。事发后,我们还进去查过一遍。没人动过。”
噢,我转身离去,刚走了两步,倏然想到了“莫非定律”——“于不疑处有疑”。我既然来了,对这里任何地方都不能放过。
“林先生,请开一开这扇门。”老人迟疑了片刻,顺从地拧动把手,推开门,“啊——”他失声惊叫起来。屋里一片狼藉,连床上的被褥也被掀开。我疾步走进房间,发现窗关着并锁着。那贼只可能从门进来,但警方记录没提到近日有人闯入。“这几天家里有人来过吗?”“家里来的除了警察,还有给我看病的朱医生。昨天下午公司领导来慰问。”“领导?都有谁?”“孙总裁、金书记,还有他们的助理,一个年轻、豁水(漂亮)的姑娘。还有几个主任……还有给他们开车的。”
那个漂亮姑娘准是苏心秋,改日要会会她。还有司机?西浦公司有多少开车的充当炮灰?我赶紧拨吴敏的电话。听到这里的情况,她表示立马要求局里派出警力,来现场勘察。我又叮嘱她拟一份到死者家慰问的人员名单,并从中标出不吸烟者。
事已至此,我不必跟他兜圈子了:“林先生,据我分析,杀害林女士的人是要一样东西。现在你女儿遇了难,凶手还是没拿到那样东西。所以又来偷。可见这东西很重要。你仔细想想,你女儿有没有提到过一样东西?”
想了好一会,他回忆起来:那是在她被砖头敲昏之后醒来……艳红睁开眼睛,见我一个人在旁边,试图欠起身子,我不让她动……只听见她嘴里发出一个声音,“红、红……”我耳有点背,听不大清,见护士推门进来,她就没说……从医院出来,她也没再提。
“红颜色?红色?她平时喜欢什么东西是红颜色的?”“多了,她从小喜欢红颜色的东西,红衣裳、红皮鞋、红皮包,就是现在四五十岁了,还是用红的多数。你自己也看到,她房间里的东西都是红的。所以,我猜不透究竟红什么。”“那要是跟她工作有联系的用品呢?对了,红账本——一件财务工作少不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