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俚语“拎得清”译成大白话就是识相。识相者处处受欢迎,“拎不清”者遍地讨人嫌。何以见得?
请看下文:上班高峰,一群老太硬是挤上满满的公交车,之后,不是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的流言蜚语,便是对着座位上还在瞌睡的上班族不停地数落,大有不让座誓不罢休之势。这场景让后生们面露尴尬,哭笑不得,连驾车的公交司机都连连摇头。要知道上班的后生们亦是辛苦,加班很晚,睡眠不足,为了多“眯”一会,提早排队……作为长辈,理应“体恤”他们,何苦咄咄逼人?更何况上下班高峰拥挤众所周知,又何必去凑那“热闹”。还有一些老人在家“霸道”惯了,听不进小辈半点意见,稍有不顺,就闹得鸡飞狗跳,不欢而散。此为典型的不识相。与此相反,一些识相的老人日子则过得很滋润。君不见,清晨公园,老头老太慢跑打拳,还三五成群交流着治家安邦的经验:一是不插手儿女教育下一代的方式方法;二是遇到小夫妻闹别扭不急于表态,不拉偏架;三是在经济上和“后勤”上要量力帮助,且不计琐碎;最后,要用一生积累的经验给他们“画龙点睛”。既解决问题,又给足面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也?此乃识相。古语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好比森林里的参天大树,小辈就像大树下的幼苗。大树若不让出一片阳光,幼苗何来茁壮成长!
读到这里,老朋友们定会有番感悟,识相才是和睦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