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老三届/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司令回忆录
周云海
  1976年6月4日那一天,我以75届知青身份,奔赴崇明农场,投身于广阔天地,开始了长达8年的农业生产劳动。

  连队领导给我们新职工作了简单的连队情况介绍后,把我们7人分插到连队各班排,然后由老职工引领我们去各自班排的寝室,整理行装、安排休息。我是高度近视眼,个子小,人也瘦弱,领导照顾我,让我做耕牛饲养工作。我的“牛司令”师傅帮我提着行李,带我来到了远离连队生活区的牛棚。

  啊,牛棚!

  牛棚是一个用毛竹搭建框架,用芦帘圈围作房顶围壁、用稻草包裹的草棚,全部建筑没有丁点水泥或是木料。哦,这就是养牛人和牛儿们的栖身住所。整个牛棚用芦帘分隔成三个各自独立的场所,中间面积最大的地方,内侧四周有毛竹围栏,这是牛儿们的地盘;除牛崽外,进入牛棚的牛只,一律用牛绳把其拴在牛桩上,以免其自由散漫损坏牛棚。我们两个饲养员住东头草屋,西头草屋则是牛儿们的粮仓,用以存放牛吃的稻草和棉籽饼之类的食料。牛棚没有玻璃窗户,但有仿佛古时的窗牖。开窗时,拿一根一米左右长短的竹竿,用力把草窗向外推顶出去,竹竿支撑在草窗中间的底部,再把竹竿的另一端,斜抵在草窗的窗框下端,类似现在大巴汽车中间部位储放行李处的拉门一般;关窗时,则把支顶着窗户的竹竿取下来,草窗就自然垂下关闭了。要安全的话,也可以用插销锁住草窗。草棚窗户就是这样开启关闭的,很原始,也很诗意。

  这天下午,我的养牛师傅一边与我拉家常,一边向我灌输养牛常识。

  连队大小牛只共有6头。耕牛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连队的重要资产。饲养员的职责就是把耕牛喂吃好、养护好。师傅告诉我,春夏和秋季,乡野青草遍地,牛在田间河畔放牧,让牛尽情啃食青草;没有青草可吃的冬季和初春时节,牛吃干稻草。现在是春夏之交,我们每天早晚两次在连队附近放牧。牛一般吃一个多小时青草就吃饱了。师傅问我:“牛有没有吃饱看哪里?”随后,又自问自答:看牛是否吃饱,要看牛胯部前上侧,类似人的腰部两侧的三角部位,牛吃草一直吃到牛身两侧凹陷的三角部位鼓满起来,说明牛已经吃饱了。嘿嘿。还真有学问。我以为牛像人一样,是看牛身体下方隆突的腹部呢。

  打这一天起,我就在农场这片土地上,每天与师傅一起牧牛、服侍牛,为牛祛寒纳凉。我住在牛棚里,时常半夜披衣起床,通过牛棚内侧边门,巡看隔壁牛舍,看牛的歇息情况。农场知青戏称我们养牛人为“牛司令”。其实,对牛的关心,我们犹如牛的父母,对牛的操心,我们又如牛的保姆。

  我一直在农场从事耕牛饲养员工作,直到1984年返城为止,共计8个年头,好似8年抗战。

  周云海(原上海崇明前哨农场知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目击/街拍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4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牛司令回忆录
养牛喂马生涯拾忆
白色天使
小猪啰啰
编读往来
二维码扫描
新民晚报老三届/金色池塘C04牛司令回忆录 2016-06-12 2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