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深圳医改看点不是医生薪酬
赵志疆
  赵志疆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医院取消行政级别。

  关于深圳医改,不少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医生的薪酬上——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近100万元。新医改颁布之初就曾宣布“将彻底切断以药养医渠道”,随着“以药养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药品收入不再是医院的收入来源。基于此,医改必须在增加诊疗服务收入,或是增加政府补贴之间做出抉择,前者更多是由患者“埋单”,后者则直接体现着政府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实际上都是“以患养医”,因为这笔开支最终需要患者来承担。“看病贵”饱受诟病的背景下,要想兼顾医生和患者的利益,就需要提高政府补贴的标准,而这正是深圳医改的一大亮点。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从2009年的17.2%提高到2015年的28.5%。在此基础上,深圳市降低了三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民营医院纳入财政补助范围。正因为如此,深圳居民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到19.62%,维持在国内同级城市中的较低水平。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以此来看,深圳市已如期完成预定目标。在医生薪酬普遍提高的同时,深圳居民的医疗支出不断降低,这无疑是一桩两全其美的好事。

  相比起薪酬标准,医生的身份变化同样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医院都是按照事业单位来进行管理,对于医生来说,拥有“编制”固然意味着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同时也意味着薪酬会有所限制。剥离“体制内”的身份之后,医生可以凭借技术在市场中确定合理的薪酬,志存高远者也完全可以心无旁骛地谋求更好出路。医院不仅可以在市场中调配医疗资源,而且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人才红利”,这同样是一种双赢。

  医疗改革渐入深水区,增加政府补贴、革除身份束缚的深圳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医生享受较高薪酬只是其中一项“红利”,因此而受益的显然不只是医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9天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迎接“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专版
   第A22版:上海市迎接“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专版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深圳医改看点不是医生薪酬
猛虎背后的网络暴力
不忍直视的儿童剧
审计报告应彻底公开,就要指名道姓
第三只眼睛
笑看“状元不学医”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深圳医改看点不是医生薪酬 2016-07-27 2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