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内地36位高考状元无一人学医》,近日,这篇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文章称,在2016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名“状元”中,竟无一人选择医学!而香港今年4名状元中,有3名立志行医。
这番对比,夺人眼球,更加剧了内地医生的职业悲情。状元不学医,恐怕与当前的医疗环境不佳有关。医生工作强度大,还承受种种不可预知的风险,难免让人望而却步。一项针对国内21所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意向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过困惑,其中三成明确表示不想当医生。前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名来自广东的医生委员曾坦言:“现在的医生,要做好随时受苦受难的准备。我常告诫我的孩子,以后不要做医生。”
医生不愿子承父业,医学院校学生不想当医生,共同的指向是,他们不太看好自己熟悉的这个行业。“哀莫大于心死”,也许还未到绝望地步,但难掩失望之情。对此,相关部门确应关注医生和医学院校学生的情绪,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
但是,具体到内地状元无一人学医,不必过于渲染。众星捧月般的高考状元们,选择余地极大,对名校的各种专业可挑挑拣拣。于是,他们自然愿意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有“含金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据统计,2000—2010年内地状元中,选择经济、管理专业就读的,占总数40.87%。选热门,追时尚,无可厚非。
也不是所有的状元都冷落医学专业,去年江苏省理科状元蒋婧煜就报考了清华医学实验班。小蒋说,“如果我在医学科学领域表现平平,但我至少可以做一个好医生,用我所长、倾我所能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小小年纪,有此抱负,值得赞叹。
退一步说,即便所有的状元都不学医,并不代表医学院校无人问津。从各地反馈的消息看,医学院校是考生报考热选。比如在陕西,理工类最低投档分数最高的前十所高校,全部为医科高校,有的高校甚至超过二本分数线131分。这还不能说明医学院校吃香吗?
另据统计,全国多省份医学院校招录分数,均超一本线50分以上。有业内人士直言,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医疗卫生行业也是热门行业,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医学专业很受追捧。诚然,那些所谓的“医学录取分数狂降”“无人学医”的传言,实在经不起推敲。
其实,不受状元青睐的专业岂止医学?农学类、军事学类专业也未获得今年高考状元们的青眼。不能说农学类、军事学类专业就不重要,更不能用状元报不报考来评价当今学子的价值取向。每年的高考状元毕竟只有区区数十人,他们代表不了绝大多数考生的选择意向。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报考专业无论凭兴趣还是追热点,都是考生的权利。只要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就已足够。不管考生怎么选,医学专业的重要地位都不会被否认,学医的只会越来越吃香。深圳推行的医改,一些医生年入百万元很正常。这说明做医生不仅有前景更有钱景。于此而言,何必担心状元不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