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地区安吉县报福镇石岭村,四面皆山也。这里海拔最高800-900米,我们居住的石堂子农家乐海拔300-400米。对于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上海人,近郊最高的天马山只有98米,天马山和石岭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石岭村除了有美景,美食,山里的人心灵更美。
石堂子老板娘姓李,40岁左右,好客热情,我们一行10多人到达的第二天,正好是端午节前一天。早餐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饭桌上多了一盘粽子,怕我们误会,老板娘说,这是奉送的,不收钱。在距离上海几百公里以外的山里,能吃到粽子,内心有点小小的感动。老板娘问我这个带队的,喜欢吃菜饭吗?吃菜饭对我们来说是遥远的记忆了。我迟疑地说:“好是好,就是?”老板娘说:“放心,该有的菜一个不会少”。大灶烧的菜饭香味在餐厅弥漫,平时米饭吃的不多的我们,每个人都将碗里装得满满的,桌上的菜肴比平时更丰盛了,我为自己的小人之心而感到羞愧。老板娘说,我们山里人消息闭塞,你们客人来,我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说完,老板娘笑了起来,看得出,她的笑容是真诚的。
第一天我们去了离安徽宁国不远的夏林风景区,第二天去灵峰寺,都是老板娘联系的车辆,并按规定支付车费。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的眼睛清澈明亮。我和他攀谈起来,问姓什么?“免贵姓yan”,“yan”?于是我报上了颜、严、闫、鄢,小伙子都摇头,由于小yan在开车,不方便比划,说副驾驶的地方有名片,找来一看原来姓晏,我脱口而出,战国时期有个“晏子使楚”的故事,小晏点头。再看名片,原来小晏自己也开着农家乐,他的农家乐海拔高度在500-600米。我说能不能载我们去你那里看看,以后可以介绍上海的朋友过来,小晏一口回绝:“我们山里人从不做拆台脚的事情!”小晏开车很稳,只要路上坑坑洼洼,一定慢行,不让大家吃“弹簧屁股”;凡是看见红灯一定停,尽管没有警察,也没有探头。我和他约定第三天送我们去镇上买点土特产,小晏说没有必要,从灵峰寺回来,车子轮子稍微拐一下就可以,不需要另外付车费。我们在镇上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小晏专门陪了我们一个多小时。如果小晏提出适当收取点费用,我们也能接受。
目前安吉年接待游客1400多万,是安吉人口的30倍。安吉的旅游为什么这么红红火火?个中的原因就不需要我再饶舌了。
十日谈
行迹
明起刊登《学艺路上》,责任编辑:王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