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200道工序——真是“生活挺括”!这或许是老字号企业“亨生”西服留给人的最深记忆。
由奉帮裁缝徐继生于1929年成立的“亨生”是上海西服业界中的翘楚。有人说“奉帮”裁缝最初来自上海本地奉贤,实则不然。上海1843年开埠,许多浙江奉化人纷纷涌入,靠裁缝这种工具简单、制作成本低廉的手工劳动谋生。而真正在这个行业中独树出“一帜”、焕发出光彩,则是在甲午战争以后。彼时,上海涌现出了许多“洋行”,继而掀起了一股穿西装热。聪明的奉帮裁缝在拆补洋人的西装时掌握了制作技艺,从此自己做起了西服,也凭借这样做工考究、为人所不能的手艺,名噪上海。
作为代表,亨生奉帮手工技艺在制作中讲究“四功”(刀功、车功、手功、烫功)、“九势”(胁势、胖势、窝势、戤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其服装的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概括。为了使服装的造型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亨生”服装的衣片要进行“推”、“归”、“拔”造型定型,并充分考虑穿着客人的体形,扬长避短。“亨生”还采用了“中间烫”的工艺,即边做边烫,随时定型,之后让衣片凉透、干透定型,确保成衣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不走样。
如此这般制成的西服,既是实用服装,又堪称工艺品。2011年,亨生奉帮裁缝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