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酷爱京剧,但又买不起好的座位的票子,只得早早地跑到剧院买最便宜的三楼。与其说看戏,不如说听戏。舞台上演的故事他都熟习,即使坐在三楼也看得津津有味。而对我这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就苦不堪言。故事陌生,更听不懂,就像鲁迅在《社戏》中所描写的一样,看到那些白胡子和黑胡子唱个不停,心里恨恨的。
但熬过之后,有件最快乐的事:父亲会带我到剧院附近的小摊吃烩饼。当时看戏的剧场一般都在云南路的天蟾舞台(现在的逸夫舞台)、人民大舞台、中国剧场。观众看完戏饿了,剧院附近就有许多卖馄饨面条汤团糕饼的点心店。其中有一种叫烩饼的,既便宜又好吃。它是把面饼切成细条,加几根肉丝,放在锅里炒,最后把大白菜切成条丢在锅里。等烧开了,我和老父亲一人一碗。我早饿了,端起碗就往嘴里送。“慢点慢点。”这时我才发现,爸爸吃得很慢,一直看着我狼吞虎咽,还不时地把肉丝夹在我的碗里。
后来我长大了,工作了,也爱上了看戏。但我看戏,要好的座位才看。可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如今女儿已大了,有时我带着她看戏听音乐,出剧场,也想带她吃烩饼。但遗憾的是,走遍云南路,也吃不到那又香又便宜的烩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