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迎亲
万兴坤
  万兴坤

  中秋是亲人团聚的节日,又是年轻人结婚的季节。我回家乡浙江台州,正值高中同学善玲儿子结婚,约我到他家喝茶。我想,大婚之日,不便打扰,反正晚上婚宴上能见面。过了一会儿,有朋友打来电话提醒说:“你是从京城远道来的客人,应该去一趟。”看来有“奥秘”?

  上午九时许,我到善玲家,只见同学阿雄夫妻及孙子也在场,还有其他宾客。“你们来这么早啊?”我惊讶地问道。“主人安排我们有特殊任务。”阿雄告诉我。两口子早晨七点前就到了。按时辰,专门请来给新郎、新娘房间铺床的。我瞧了瞧新房,红绸缎的被子,铺得平直、整齐。心里一下明白了,大家都是为新娘“过门”捧场来的。

  我离开家乡多年,真不知当地迎亲习俗。古时婚礼,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亲迎,是请期确定的迎亲日期。新娘开额梳妆、新房铺床、迎接新娘都有时辰。铺床要请“贵人”,有特定“条件”,如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子孙兴旺。因此,阿雄夫妻是理想人选。被子铺好后,被窝里要放石榴、大枣、生花生、桂圆、红莲子、红鸡蛋、橘子、糖果等果品,象征早生贵子、甜甜蜜蜜等含义。

  大约十点半,新娘将到。这时,善玲夫妇要出去避一避,说新媳妇过门,躲一下,避免日后吵架顶嘴。数辆贴着红双喜的彩车,在楼前缓缓停下。一阵鞭炮鸣响之后,从车上下来的新郎,走到彩车的另一侧,打开车门,一手撑着红伞,一手挽着新娘,步入“福门”。只见新娘身穿金丝绣的红色唐装,头戴花冠,雍容华丽。跑在前头是新娘的两位堂兄弟,古时称“轿前子”,当地叫“新舅”。他们手提红箩筐和红绸缎“包裹”,径直步入新房,将“礼物”摆放在床上。随后,新郎将新娘迎进新房。阿雄妻子端着新沏的新茶,带着六岁孙子,缓步走进新房,只听稚嫩、清亮的声音:“请新郎、新娘喝茶,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一会儿,小孩从新房里跑了出来,手里举着两个红包,扑到阿雄怀里,高兴地说:“爷爷,我拿到红包啦!”“谁给你的?”“新郎、新娘送的!”孩子笑得甜甜的,脸上泛起两个小酒窝。

  这时,善玲夫妻回到家里,忙着煮汤圆,给伴郎、伴娘、新舅吃。新娘出闺前,晨五时行“开额”礼,梳妆打扮。新郎七时出门,到女方家迎亲。新娘从娘家带来的礼品,也有特定含义。两个红绸缎包裹分别装的是两个像漆器红花鼓,名曰“子孙桶”,如精致工艺品,镶有金色花边,印有“百年好合”字样,里面放着八个木偶小娃娃,围成一圈,抬着红绸缎制的小圆桶,桶里装着一堆一元币值的硬币,象征多子、发财,家族繁衍兴旺。

  晚5时58分,婚礼正式开始。按当地礼俗,次日晨,新娘给公公婆婆敬茶。第三天,新娘回门,新郎给岳父岳母敬茶。

  一场迎亲,让我了解了家乡的地域习俗和文化。今年中秋,不仅收获了团圆,更收获了一份浓浓的乡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6版:45公里双桥滨江记行/浦东篇
   第A07版:45公里双桥滨江记行/浦东篇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风尚
   第B02版:潮事
   第B03版:新视界
   第B04版:新视界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之窗
   第B09版:家装之窗
一座城市的温度,看它的角落
“生活挺括”
迎亲
山间一日
讲理勿忘情
看戏·烩饼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打球识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迎亲 2016-09-30 2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