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报推出“国庆巡礼”特别报道——“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的结束篇,聚焦浦东滨江。今年8月,上海明确提出到明年年底,将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的45公里黄浦江滨江岸线全部打通,真正打造成市民游客休闲、娱乐、观光的百里通途。这样造福群众的大手笔,必须点一个大大的赞。
黄浦江两岸特别是市区段,历来算“高档地段”,不但视野开阔,还有无敌江景,谁占谁高兴,谁占谁得益。过去滨江两岸除了观光平台、工厂、码头等设施,大量江岸被各种单位和机构所占用。在10年之前,滨江市区段除了外滩,其他地方你基本近不了江边,要想沿江走走是不可能的任务。2000年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起步,原来的生厂岸线,逐步逐步向生活岸线转变。世博会的举行,更使黄浦江滨江转型加快了脚步,加大了动力。
这些年来,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上海市民离黄浦江越来越近了。从浦东滨江的开放,到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的建成,从徐汇滨江到北外滩,前不久我还去靠近前滩的一个崭新的滨江公园放了风筝。黄浦江两岸新建的观光休闲设施还有不少,只是我不太了解罢了。
黄浦江45公里滨江的贯通让我想到了西湖环湖路的打通。当时杭州市政府也是下了大决心大力气,迁走了不少名头很大的单位和部门,最终把截断了几十年的西湖环路打通了。西湖真正成为所有人的西湖。
近些年,苏浙两省正在实施环太湖道路建设,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工程,是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大福利。
历史上只要不是个人占有,各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一些标志性景点或著名观光带“抢占有利地形”的情况相当多,使得很多景点“看不全”“走不通”“难尽兴”。
殊不知旅游观光资源也是社会的公共资源,除非特别必要,理应开放给公众,让全民共享。我希望从西湖环路、黄浦滨江、太湖湖滨道的建设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风景名胜和观光路线通过腾挪清退,还于大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