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观点不是完全没道理。有些游客被巨大的价格差蒙蔽了眼睛,明知有购物,却抱着“不买东西对方也没办法”的侥幸心理。一些游客甚至为不法经营者打“掩护”,签订虚假旅行合同,帮助逃避执法检查。
如此说来,在旅游中就不该“图便宜”吗?恐怕也不是。花钱买东西,谁都想越便宜越好。如果是同样的行程、同样的服务,当然要选低价的,这无可厚非。
明明很正常的“图便宜”心态,为何在旅游市场却显得不合时宜?还是旅游市场本身出了问题。去超市买纯净水,不管是否打折,至少都在保质期内;去菜市场买菜,不管贵点便宜点,都能保证基本安全。在这些场合下,消费者有底气“图便宜”,是因为商家能守住底线。而旅游市场中,低价背后隐藏着大量黑导游、黑旅行社,他们的强制购物甚至欺诈勒索,击破了“按合同提供服务”的底线,让游客失去了选择低价的自由。
事实上,旅游市场中的“低价”产品,未必全是不正规、不合理的。有人喜欢预订特价机票,有人喜欢预订旅行社的“特价尾单”,有人喜欢预订线上旅行社的打折产品,它们价格虽低,但品质并不差。
整治不正规低价游、零团费,不能只盯着价格的表象,更要多关注背后的黑旅行社、黑导游。把他们清理出市场,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方是打到了不正规零团费、低价游的“七寸”。(王珂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