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海澜传
董 煜
  董 煜

  12.全世界最美的校园出现了

  司徒雷登承认,伸手“乞讨”的日子是很难受的,他曾经对同事说了一句很“中国”的比喻:“每次看到乞丐,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也是个丐帮的兄弟。”但天道酬勤,司徒雷登和傅泾波的辛苦募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据统计,在1920年到1936年的16年当中,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为燕京大学筹款的总额达2000万元之巨。

  为燕京大学选一个新校址,一直是司徒雷登十分强烈的愿望,他觉得把一所大学的校址选在那么个无法发展的“鬼地方”(指盔甲厂)实在是没有远见的短视行为,所以在得到校董事会的认可之后,他花了很多精力来寻找合适的新校址。

  走路、骑驴、骑自行车,司徒雷登几乎把北京城都转遍了,可城外大片空地基本上都是私家坟地,司徒雷登熟知,在中国人心目中,刨坟掘墓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所以只得放弃。一次,他无意中在西山脚下发现了一个清朝王爷的花园,山坡上有许多美轮美奂的庙宇楼阁,还有很多失修的花圃和空地。司徒雷登一下就看中了那个地方,为了说服土地的主人陕西督军陈树藩,他与傅泾波亲临西安游说。

  那次购买新校址的过程极其戏剧化。起初中间人打听到陈督军买下的园子是为了孝敬父亲的,而陈父愿意以20到30万两银子的价格出让。司徒雷登正好募集到一笔巨款,估算下来除了买地还有余款盖几栋校舍,所以当天满怀希望地去跟陈督军面商。谁知一见面陈督军就表示,他购置园子是为家父晚年养老之用,绝无出让之意,也无谋利之图,有人劝他把园子卖给燕京大学,违反他尽孝的初衷,他坚决不同意,毫无商量余地……在场的几个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谁知,在大家都以为无望时,接下去陈督军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遵照家父的宏愿,这园子不是卖给燕大,而是送给燕大。一时满天乌云烟消云散,在司徒雷登的再三感谢下,陈督军象征性地收下了6万大洋,其中2万大洋又被陈督军作为奖学金捐给了燕大。

  买下了这块地后,燕大又以该园为中心,陆续购买了集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朗润园,后又增建了燕南园、燕东园、农园等,校园面积从开始的380余亩扩大到170多公顷。

  有了土地,司徒雷登开始建造梦想中的美丽校园。刚到北京,司徒雷登就迷上了北京那些无与伦比的建筑。他认为西山附近的宫殿、寺庙优美的曲线和辉煌的色彩,几乎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最高成就。他想象中的燕京大学,就应该是中国古典韵致与现代元素二者精华的融合。

  经过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的精心设计,不久,一座被誉为“全世界最美的校园”出现了。教学楼外雕梁画栋、青砖朱瓦,但内部却是坚固的钢筋水泥,取暖、照明等设施一应俱全,美丽而实用。建成后的燕大校园美轮美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草满径、绿荫浓郁、柳浪石舫、湖光塔影,自然风光与人工造景珠联璧合,令人惊叹。

  燕园处处是景,但最著名的无非是博雅塔和临湖轩。博雅塔其实是一座水塔。1924年,燕大校方为了解决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问题,在校园内打了一口深井。此井深164尺,掘成以后水源丰沛,喷水高出地面十多尺,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因为古塔在中国大多建在寺庙内,是否适合建在校园内谁都说不准,最后还是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后才统一了方案。水塔的设计参照了建于北周的通州燃灯古塔,塔级13,高37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估算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由于当时燕大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所以这座主要由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兴建的水塔,被命名为“博雅塔”。

  临湖轩的遗址则是乾隆年间和珅淑春园的“临风待月楼”,1860年淑春园被毁时只有未名湖边的石舫基座和这座楼保存下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跨界/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福彩专刊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B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B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8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译制迪士尼影片的往事(上)
傅海澜传
同和里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6傅海澜传 2016-10-08 2 2016年10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