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近来,偶得一本《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版,今年10月首版首印。记得当时,该书被网友热捧为“美到无边的国学入门读物”,在多家实体书店与网购平台刚上架就脱销,长期断货。
这并非《声律启蒙》首次晋升网红。去年,歌手赵照曾改编谱曲,这首民谣版本《声律启蒙》一度在朋友圈刷屏。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歌手许嵩创作的《书香年华》,不仅在前奏部分加入童声吟诵“对子歌”,而且在作词一栏标明“车万育”,让许多“00后”认识了这位清朝文人。
近年,怀旧风走红,从书籍、音乐,到服饰、车型,不乏对经典的复刻、改制与重塑。不过,大多很快销声匿迹,只有少数后劲有力,能在弄潮后沉淀。一方面出于原作的历久弥新,另一方面源于复古的独具匠心。
例如每年都要火一把的《故宫日历》,其实并非今人首创。早在1933年,故宫博物院就推出首本《故宫日历》,以配图形式向大众普及藏品知识,并成为当时的“头号社交礼物”,俞平伯曾以此相送老师周作人,梁实秋也在书信中提过获赠一事。五期后,《故宫日历》因战乱停止发行,直至2010年,故宫博物院以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
虽是传奇,不过“原汁原味”的复刻版并未引起关注,反是“旧瓶装新酒”重新焕发生命力。《故宫日历》不再照搬旧版,而是以每年生肖为主题,对文物藏品另行选材编排,如2017年版就是故宫专家组经过180余天,从几万禽鸟作品中甄选365件入册。
2011年版销量为3.5万册,2016版已达30万册,长期占据生活艺术类图书销售榜榜首,《故宫日历》从复刻经典,到成为经典。
这是个有趣的时代,信息爆炸、流量为王,同时快速迭代、来去无踪。借助复古情怀,捆绑经典似乎成了一种网红速成大法,保障在第一时间赚足噱头,博得眼球,却难以经受时光的涤荡。
当下的经典,很多是曾经的“爆款”,而今日之“网红”,有多少能成为未来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