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路街道先后建立了社区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和创业服务联席会议,切实解决社区创业服务和就业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困难。浦兴路街道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66项,其中包括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星级充分就业社区。
利用“小空间” 做活“大概念”
“大爱乐业园”创新社区就业模式
在浦兴路街道有个“社区版”的“众创空间”,那就是坐落在凌河路222号的“浦兴大爱乐业园”。
在这500平方米的空间里,采用“工作室+创客俱乐部+孵化基地”的综合服务模式,邀请专家、专业人士、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并定期或预约为社区居民提供创业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工作室具体设有:启航导师服务工作室、创业诊所服务工作室、现代时尚科技项目工作室、360HR人力资源精算服务工作室、创业法苑工作室、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室等,目前乐业园已有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相关的10个创业创新项目入驻孵化,其中有:社区就业数据可视化、创业·近易点服务平台、社区教育智能制造体验、社区互联网金融+社区文化、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交流平台、一舟服装电商运营平台、互联网传媒数字文化影视、说走就走全球上网等。
“浦兴大爱乐业园”由浦兴路街道办事处创办,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业务指导,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创业协会、社会专业服务组织联合运营。据介绍,“浦兴大爱乐业园”的发展方向是力求打造全面提升社区高质量创业服务水平和就业工作能力的服务平台,使社区创业就业服务更“接地气”,让社区居民在创业就业中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与乐业园做好对接服务,并命名其为首家“浦东新区创业孵化实验基地”,力求将其打造成新区创建特色创业服务社区的“样板”。
为创业者“加油” 为求职者“助跑”
“创业大学”创新社区培训模式
毕业于云南大学美术史论系的李文平,尽管对美术考古深有研究,但要顺利开展“文化遗产三维模型数据展示平台”的创业项目,则遇到了许多在大学里从未学过的“创业实务”,他还想结交更多的“同道之人”,可这样的培训哪里去找呢?
创业者都有类似的需求,都希望自己不是创业路上的“孤独者”,希望通过一种形式,既能学习创业知识,又能交流创业心得,还能获得创业资源。正是为了满足社区创业者的需求,由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办事处和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联合创办的“浦东大爱社区创业大学”今年10月26日在浦兴社区挂牌成立了。
“浦东大爱社区创业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社区“开放式”大学,由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创业协会与上海浦东兴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承办,其办公室设在浦兴大爱乐业园。“社区创业大学”以社区为载体,在浦兴设立总部,辐射整个新区相关街镇。服务对象以正在创业和谋求就业对象为主体,采取创业能力强化、就业观念再造、职业技能提升的方式,力求在社区逐步形成融集训、教学、互动、体验、实战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创业就业培训服务模式,努力培育一批出自社区,在浦东新区,乃至本市有影响的“微企精英”;培养一群来自社区,在浦东新区,乃至本市不同行业中,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使“社区创业大学”成为创业者的“加油站”,求职者的“助跑器”,成为社区创业就业对象向往的“乐业家园”。
“浦东大爱社区创业大学”实行“定制式”、“模块化”、“交互型”的授课方式,参加学员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组合课程模块来进行学习,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力求提升学习效果。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要素,挖掘其自身创业潜能,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员创业成功率。
目前的教学分为“六大模块”,即“创新思维”、“商业模式”、“创业团队”、“创业融资”、“创业实务”、“创业沙龙”,其中内容涉及创业思维导图学习与实践、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商业模式、创业团队的有效管理及激励机制、面对创业困境的应对策略、成为优秀创业人需要具备的素质等。每期教学活动为期三个月,配合教学活动,将组织学员参观成功创业企业,开展拓展训练,进行创业产品互动等。
教学活动完成后,由承办单位对每位学员进行评估,建立“创业档案”,并发给毕业证书。经过相关部门考核后,还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准加入浦兴社区创业协会,享受相关创业跟踪服务和享受使用“浦兴大爱乐业园”的部分场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