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小雨淅淅沥沥。我走进办公室,正巧看见小徐埋头在那里写判决书。小徐, 1米8的大高个儿,戴着一副眼镜,很文气。我还记得当年他研究生刚毕业,经过层层筛选进入我们法院工作,最初是被分配到民一庭做书记员,后来升为助审员,接着又成为一名入额法官,如今一晃7年过去了。
“在忙呢?”我问。“嗯,案子多,得抓紧写好判决书。”小徐冲我笑笑。“你这么认真,应该没有被当事人投诉过吧?”我忍不住回了一句。“你说投诉?肯定有的。判原告赢,被告可能会投诉,判原告输,投诉的保不准就是原本把你说得‘花好稻好’的原告。”小徐摇摇头,“其实更多的是一些不理智的电话攻击。”
“是吗?”我看着小徐,不知道这么斯文的小徐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小徐向我讲述了两年前他审理的一起案子。那是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原告吴某早晨坐地铁,在排队候车时与其他人发生了肢体冲突,争执过程中,吴某不幸与正在进站的列车发生碰撞,受了伤。进入诉讼后,吴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不仅要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他数百万元,还私下威胁被告一定要给予“天价”赔偿,否则就阻挠开庭。
对于吴某的不合理要求,小徐做了大量解释工作,并且联系了吴某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但吴某仍然不依不饶,甚至把怒火直接转向了法官。
“那些天,每天早上8点半,我桌子上的电话就会准时响起来。”小徐回忆道,“电话里的言语都很偏激,有时候还扬言要烧毁法院,我只能耐心地听他发泄完,每天如此。”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我问小徐。“一直持续到案件结束为止。”小徐苦笑一下。
“那案子后来怎么判的呢?”我又问。
“案子我还是按照程序来,因为吴某之前的情绪这么激动,所以开庭前,我做了多次沟通,后来开庭还是如期举行,判决结果也完全依据法律规定来,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维护了吴某的合法权益。”说到这里,小徐若有所思地顿了顿,看着我说道,“做一名法官需要很多磨炼,优秀的法官都不怕案子数量多,也不担心案件难度大,唯一不愿看到的,是当事人的不尊重甚至是恶语相向、人身攻击。面临这种情况时,法官只能用法律的公正来说话。”
我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小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法官,一个秉持公平正义的优秀法官,也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他对公平正义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我相信,像吴某这样的当事人会越来越少,法治社会讲求的还是公平正义,而不是情绪的发泄。”果然,小徐最后笑着告诉我。
办公室窗外的雨渐渐停下,厚厚的云层中,依稀透出一缕缕阳光。小徐对法治的希望和信仰,不也正是我们法律人共同的希望和信仰吗?
十日谈
法官心语
司法警察眼中的法官,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