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是汴州尉氏(今河南尉县)人,他出身于隋末平民之家,家贫,但自幼“恭谨好学”,他上山砍柴,用树枝在泥地上指指划划写字,将学来知识,默记于心,少年时便以博学广识而为乡人誉之。
武德初年,刘仁轨在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帐下任秘书,任瑰起草奏章,刘仁轨对草稿作了修改润色,任瑰大为赞赏,任命他为息州参军,刘仁轨在仕途上初露锋芒。
刘仁轨不仅好学不倦,而且生性刚毅,敢做敢为。当他调任陈仓县尉时,他的顶头上司折冲都尉鲁宁,为人骄横霸道,屡次放纵犯法,因为鲁宁强悍凶蛮,官署内无人敢批评他。刘仁轨却不惧,鲁宁一次违法,刘仁轨当面指责,将其关进监狱,鲁宁破口大骂,刘仁轨果断用刑仗将其杀死。此事被唐太宗获悉,认为以下犯上,将刘仁轨召之朝廷严责,刘仁轨不慌不忙回答:“鲁宁放纵犯法不知罪,却又侮辱我全家,我这才杀了他。”唐太宗明辨是非,不加罪,反而提拔刘仁轨当了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秋天,唐太宗准备在同州圈地设打猎场,刘仁轨上表,以此举扰民为由,加以劝阻,众臣为之担忧,唐太宗却奖之,任命刘仁轨为新安令,不久又升为给事中。
唐太宗卒,其子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武则天擅权,佞臣李义府以谄媚获宰相之职,因刘仁轨在朝廷上刚直敢言,屡为李义府所厌。
显庆元年,刘仁轨秉公处置毕正义一案,得罪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显庆五年,唐高宗远征高丽,刘仁轨负责督运粮草,他见天象异常,要求改日启程,但李义府不准。结果,粮船遇风浪损失甚大,李义府暗中指使监察御史袁异式弹劾刘仁轨,并向唐高宗李治献言:“不杀刘仁轨,无法向百姓交代。”李治将刘仁轨免职,刘仁轨不辩,以百姓身份随军出征。
后来,刘仁轨建立战功,又被起用为都护。李义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推荐年已花甲的文官刘仁轨为讨伐高丽与倭寇的主帅,以此借刀杀人。不料刘仁轨率兵出征,挫高丽,四败倭寇。被《旧唐书》赞之:“文雅方略,无谢昔贤(诸葛亮、王猛),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刘仁轨不仅在军事上有指挥能力,而且他写的奏表文书,都合乎礼仪格式,文采洋溢,颇为唐高宗赏识。至乾封元年,刘仁轨出任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当时陷害过刘仁轨的袁异式惊惶不安,害怕撤职丢官。但却被刘仁轨推荐为中台司元大夫,刘仁轨大度地对袁异式说:“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原来刘仁轨不计私仇,以才干选拔人才,众臣皆曰:刘仁轨,公心也。刘仁轨虽高居相位,从不骄傲自大,衣食与年轻时相似,会见贫贱时的旧友,也毫无一点架子。
武则天执政时,刘仁轨任尚书左仆射,他八十开外,因年老体弱,请辞,并上表向武则天说了汉初吕后乱政败亡之事,在朝大臣大为惊愕,皆为刘仁轨捏了一把汗,因吕后在刘邦去世后擅权,她重用吕禄、吕产给西汉王朝带来了灾难,这情形与当时武则天掌权,重用武三思等武家人十分相似。但令人意外的是武则天没有怪罪刘仁轨,反而将他进封为郡公。
垂拱元年,刘仁轨逝世,卒年85岁。武则天停朝三天,并命在朝京官依次赴刘府吊祭。唐中宗即位后,追赠刘仁轨为太尉、谥号文献。
刘仁轨生性梗直,梗者,刚直有刺也,他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年轻时敢劝阻唐太宗圈地围猎,晚年又以吕后乱政事劝谏一手遮天的武则天。唐太宗曾誉之:“竭诚奉国。”武则天也赞道:“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
正直敢言的忠臣能得以善终,在封建社会中不多见,刘仁轨却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