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雾霾天,航空公司为何慢半拍?
胡印斌
  胡印斌

  据新华社报道,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爆表的雾霾指数搅得多家航空公司大乱,多架北飞的航班纷纷延误或取消,大量旅客滞留,山航客服电话却下班了;南航出其不意加航班,乘客被“晃”出局;行李都托运了,中联航却突然取消航班……旅客质疑,既然早就知道雾霾预警,为何不启动应急预案?

  在航班延误较为常见的情况下,雾霾天雪上加霜,加剧了趋势的恶化。本轮“跨年霾”的大范围出现,导致多家航空公司秩序大乱、旅客情绪焦躁不安,即为例证。

  本来,因为天气等外部“不可抗力”的影响,航班出现一些变化,乘客滞留时间长一些,并非完全不能理解。经过多年的“训练”,绝大多数乘客的忍耐性其实已经足够好了。除非实在是忍无可忍,一般而言,都能够顺从地配合航空公司或机场的安排,打理心情,调整时间,等待完成旅程。

  然而,如报道所言,明明雾霾早有预警,完全可以及早调整航班并告知旅客,有的航空公司却一拖再拖,搞“突然袭击”;航班调整后,有的航空公司态度倨傲,不做足够解释,不妥善安置乘客,有的更是连人影儿也找不到,无视旅客在信息不对称的无望中情绪崩溃。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按照民航有关规定,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应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必须明确的是,雾霾天往往有提前预警,航空公司、机场等方面应该是有时间、有能力启动应急预案的,或者提前告知,或者积极善后,不应该慢上半拍,事到临头、甚至乘客行李都已经托运才宣布取消航班。

  还有,“协助”旅客也并不意味着让旅客放羊,完全撒手不管。无论是从维护机场秩序、航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商业伦理乃至道义的角度,航空公司等方面都有责任安抚旅客的情绪,并提供各种帮助。虽然糟糕的天气状况无法改变,但航空公司等方面可以通过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缓解旅客的焦虑与不满。

  说到底,航空服务跟不上民众的期待,根源仍在于服务意识的缺失和应急能力的匮乏。这些年来,尽管不少航空公司一直在强调服务至上,但从现实表现看,并不尽如人意;平时可能还不错,碰到非常态状况时,则往往显得僵硬、刻板,缺乏足够的关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在应急能力建设上,航空公司、机场等方面应组建联合应急小组,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状况,配备足够客服人员给予旅客在候机、改签、退票、告知引导、秩序维护、交通疏导等方面的必要帮助。

  很多时候,“人性化”并非多么复杂,只需“将心比心”就可以了,谦抑些、真诚些、周到些、专业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大网购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雾霾天,航空公司为何慢半拍?
违停与蝴蝶效应
天价外援是该管管了
提紧人工智能背后的那根线
“灌肠”
有感于熟食店的老味道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雾霾天,航空公司为何慢半拍? 2017-01-06 2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