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上一次责备自己,对自己深表不满意是在什么时候?再回忆一下上一次庆贺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可以肯定,许多人会说:“我更容易回忆起自己对自己感到不满的时刻”。
医学研究证实,人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脂肪和其他化学物、基因表达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的联系。某一思维次数多了,思维过程就会不断重复,这就好比滑雪,前面的人滑过留下的轨迹,很容易被后面的滑雪者划入,滑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进入同样的轨迹。
正因为此,专家们认为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变思维的轨迹,他们把这个训练称为“认知重评”。“认知重评”是执业心理医生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简单易行,病人可以在家自我训练,治疗目的是把病人的思维限定在积极的方面,面对现实。试看下面步骤:
首先,当你被那些消极的思维困扰而陷入沉思冥想时,马上提醒自己:这是浪费时间,并把这些消极的东西写下来,注明是什么东西触发了这些消极的思维,注明得越具体越好。
实际情况是,禁锢在精神上的使你沉思冥想的东西并不真正存在。所以你必需要挑战这些东西,可以问自己问题:“我真的失败了吗?我难道是一无所是吗?”当你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时,你可能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时,你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试图发掘你成功的一面,找出一些实际事例来证明你的成功,把这些事例一一写下来——“写”有助于增强记忆。
评估一下你取得成功的事例,当然你不会每一次都成功,不必介意,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做到每次成功,而你可能成功多于失败——评估你的成功有助于你更全面地把握自己。
上述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反复地做,反复地操练——每当出现消极的思维,立即写下并对之进行挑战。美国的《行为研究和治疗》杂志在2014年11月做过一项“认知重评”的研究,显示主动挑战“自我怀疑”约16个星期后,研究对象的消极、自责状态会大大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