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长达七年
本次展览筹备了七年之久,采用近50年来的考古发现与史学研究成果,展示秦汉两朝长达四个多世纪的艺术与文化。2016年出土的海昏侯墓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出土青铜编钟、马蹄金等文物备受瞩目,这也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首次出境展览。
展览选取的164组283件文物,包括陶瓷、金属、织物、雕塑、绘画、书法以及建筑模型等,不仅体现了秦汉文物恢宏的气势和蔚为壮观的艺术审美,同时呈现了其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与宗教等各方面的深刻历史意涵,用文物讲述了跨越四个世纪的秦汉两代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展厅开篇迎接观众的是一组秦兵马俑像,其中四个立俑,一个跪俑,以及一起被发掘出来的两套铜车马模型的复制品——共同揭开了展览的序幕,呈现出秦代的强盛武力。1999年出土的半裸百戏俑则展示了工匠对人体结构的精准把握,得几何学和解剖学的精髓,可以媲美西方同时代的人体雕塑,展览方认为,这极有可能受到了由亚历山大东征引入亚洲的希腊罗马雕塑传统的影响。而秦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一统六国,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由此发端,一个展柜就集中展示了统一度量衡的器皿,包括“斗”、“尺”、“石”、“半两”等的实物,度量衡是中国秦汉极为伟大的发明。
去年出土的海昏侯墓墓主为刘贺,他曾于公元前74年继承王位,却在登基27天之后被废黜。自他墓中出土的数百枚金锭中,接近半数呈马蹄形。公元前95年汉武帝下令将金币的名字改为麟趾金和马蹄金,以对应他在梦中所见的麒麟和天马的吉兆。
策展匠心独具
展览策展匠心独具,展示中国汉代辽阔的国土上多样化的艺术和物质文化,特别是边疆地区受到欧亚大陆外来影响的事物。大型石狮、蟠龙石柱等,表现出古代波斯和希腊化艺术的影响。设计精致,工艺巧妙的缀珠和宝石镶嵌金带具,以及异兽纹马饰等则体现了当时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和北方草原文化的深入接触。
展览以一面鎏金铜镜为尾声。这面铜镜于1952年在长沙伍家岭出土,其背面铸有精美奇谲的仙人神兽,环绕镜缘的铭文上写道:“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这面来自于公元一世纪初期的新莽时期的铜镜上出现了“中国”的字样。这个概念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更迭,被这个广阔疆域中的人民视为自己的归属,将自己的祖国称为中国。
策展人是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中国艺术主任研究员孙志新,他介绍:“秦汉两代正是中华文明的古典时期,相当于古希腊罗马对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意义。同古罗马帝国一样,秦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府,孕育了崭新的中华文明。直至今日,大部分中国人还称自己为‘汉人’,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50年来的考古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和学术研究成果为本次展览提供了许多艺术史、文化与政治的新视角。”
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康柏堂表示,他为这次展览曾两次到访中国,并与一行中国考古学家在江苏参观了古代墓葬的最新发掘成果。他说:“我们十分荣幸能够在此展示这批中华瑰宝……作为2017年在美国举办的最大规模和最重要的中国艺术项目,我相信本次展览一定会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新的里程碑。”
展出将持续至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