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枇杷黄了
马塞洛
  马塞洛

  俗话说“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眼睛一霎,青团都吃好了,要吃粽子了;草莓也过了鲜格格的辰光,在等杨梅了(是的有这样的生物钟和时刻表,我不胖谁胖?!)

  最当令的当然是枇杷。看到苏州的朋友小满那天在票圈的秀,就觉得今年是大年的样子。因为是自家种的,一不留神就成了赔本买卖——店家这几天都涨到三四十一斤了,伊还要倒贴箱子和袋袋,再找了肯送的快递,拗骚送出去。忙归忙,送出去的都是心意,是不是东山白玉,一点都不重要。

  我们小区有棵枇杷树,所以我也忙的,忙着不让老阿姨或者小赤佬把果子打下来。一开始是跟伊拉讲“还是生的,不要硬踩呀”,现在只能用大家来吓唬大家——“大家都这么采,树要采死的呀。”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杀伤力来揣测他们的采摘,因为小区花园里那片栀子花就是活生生地一年比一年稀少,最后别说开花了,树都绝迹了。

  前几天看到朋友孙大夫在票圈说,晚上遛狗,看到三个男子用很专门的剪子和网兜,打着手电筒在剪伊拉小区里的枇杷。伊也不敢响,连照片都没敢拍就逃走了,回家上网一搜摘枇杷的工具,伊是做外科的,都眼界大开,并能够觉得三男子用的好像更高级而精准。我及时表扬了她的这种“打不过就逃”的精神(这种教育思想源自郭靖的四师父南希仁,反面教训是工藤新一杠上黑衣人不得不化身江户川柯南,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实,我也不是看到采枇杷的老阿姨或者熊孩子就吓唬的。只有老阿姨呃辰光,义正辞严地吓一下,激发出对方的羞耻心,伊收手我撤退,就算win-win(双赢)了。碰到熊孩子呢,耐心会多给一点,教育+威慑——下次不要给我看到之类的,就也算得逞了。说到底,毕竟是人家的孩子,家长不好好教育,将来出社会了,有的是帮伊拉教育的人。

  不敢惹的,是带着熊孩子的老阿姨。隔代亲可以激发的潜能,要星星都不给摘月亮的,怎么高估都不为过。这时候只能像精神病一样在旁边自言自语“喔哟只树也被摘坏忒了”一面飘过。伊如果选择性失聪,也没办法,因为更坏的情况是恼羞成怒、斗志满满地追杀过来冷嘲热讽,那时候想逃都来不及了,现场的所有人都会觉得是你偷了她们家的最重要的物事。

  小区里的枇杷谁可以吃,的确值得各家业委会甚或居委会深入思考,定出标准。我对这个问题的终极审美,是不吃。就不能看着它由青而黄、硕果累累么?什么都要赶尽杀绝地吃光光,好像不吃就是浪费和罪过一样,才真的罪过欸。这里面肯定有生于饥馑年代的童年阴影在作祟,能够劝到谁收手或者放下的,就是功德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好吃周刊
   第A2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张阿婆的银杏树
枇杷黄了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自己的人生
安顶山的雾
——老兄,你能快点吗?(比利时)
一生只做一件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枇杷黄了 2017-05-25 2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