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己的人生
周珂银
  周珂银

  不久前,应老朋友卫敏之邀,去他经营的企业看一批新品鞋款。这天,他对我说,他有一个新品牌正在寻加工单位,一会儿就要来两个鞋厂的客户谈谈,让我也帮着参谋一下。

  不一会儿,客人就到了,卫敏笑呵呵地指着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向我介绍:“这位是鞋厂的吴老板,今天他可是亲自出马啦。”不料,那吴老板过来与我握手,竟说道:“你就是周主编吧,还认得我吗?”一时,我怔住了,他又道:“还记得吗?那个拿着杂志向你要签名的男孩。”这一说,我恍然,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

  这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时任《上海皮革》杂志主编的我,在一次皮革展会上参展并推广杂志。这天展位上来了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前额还留着童花式的刘海。他拿着一本《上海皮革》翻至目录页,说想请我签名。我颇感意外,签了名,便与他攀谈起来。他说自己19岁了,大学没考上,因为理科不行,但很爱看书,尤其喜欢看名人传记之类的。还说父母在启东是做服装生意的,但他却想进入鞋业,独自闯荡一番。

  我诧异,问他为何不跟着父母一起做?他说:“家里是有现成的公司,可我不想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亲同我讲起他的创业生涯,虽然艰辛但却有滋有味,我想要自己的人生,也想有一个闯荡过程,像传记中的人物那样多姿多彩,今后同我的孩子讲起经历也可以像我父亲那样津津乐道……”看他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随性,我觉得这个男孩虽然理想化了一点,但是很特别,还挺励志。

  再见到他,是在两年后的一家鞋企订货会上。这家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老板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要我们杂志在宣传上帮着推一把,寄希望于能在这次订货会上起死回生。在会上,我又意外遇见了已在这家鞋企工作的小吴。

  他告诉我,已经三个月没拿到工资了,员工也走得差不多了,他还想再等等,因为老板说,这次订货量若能达到10万双,还是可以坚持的。所以他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希望还能拿回拖欠的工资。看他急切的眼神,不安的表情,我不禁感慨,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一个自己的人生谈何容易?但我知道他是自讨苦吃,他只需一个转身就能回到优渥的环境中去。

  最终他没能拿回工资,这是他人生陷入最低谷的时候。在这家鞋企宣告关闭之后,他以5万元的资金盘下了这里的设备,又租赁了厂房,谷底反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而今,他的企业已有300多名员工,并接管了他父母手下的服装公司,他将两家公司合并,目前是一家颇具规模的鞋服企业。今天他来与卫敏谈订单,显然是做足功课,他取出手提电脑,向我们展示各种鞋款的特色,多年的加工经验,已使他能娴熟地掌握客户的心理,迎合对方的品牌风格,与卫敏的洽谈蛮顺利,他签下了这笔生意。

  小吴以“要一个自己的人生”作开篇,正在书写一本属于他的精彩传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好吃周刊
   第A2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张阿婆的银杏树
枇杷黄了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自己的人生
安顶山的雾
——老兄,你能快点吗?(比利时)
一生只做一件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自己的人生 2017-05-25 2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