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是因遗忘而“离去”,
而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胡凌虹
  ◆ 胡凌虹

  如何面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也是患者家属要面临的棘手的两难问题,而最近在艺海剧院上演的话剧《离去》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王晓鹰导演的《离去》讲述了一个演了一辈子莎剧的演员埃略特·布莱恩荣耀一生,临老却身患阿尔茨海默症,面对父亲的迅速衰弱、迷糊,三个女儿展现了不同的态度。父亲与三个女儿,很容易让人想到莎剧中的《李尔王》,的确《离去》中多条线都暗合着《李尔王》,这样的基本设定也促使此剧不是简单地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家属如何对待患者的话题。

  话剧《离去》改编自美国当代剧作家奈戈·杰克逊的剧作《Taking Leave》,原版中主人公是一位研究莎士比亚的老学者,王晓鹰将研究者改成一个以饰演李尔王而著称的演员。这样的改编让人物的性格更加极致,患病的埃略特·布莱恩常常穿梭在角色和真实生活之间,呈现了人物的两重人格:角色人格和自我的人格:他一会儿是舞台上威严矍铄的李尔王,也显现着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一会儿是现实中脆弱、迷糊、彷徨的患病老人,犹如最后落魄彷徨的李尔王。《离去》中,埃略特·布莱恩的三个女儿也是个性迥异。面对父亲的状况,经济比较窘迫的大女儿始终逃避,二女儿则计划把房子卖了送父亲去养老院,反倒是一度叛逆不羁的三女儿最终愿意与父亲相伴。埃略特·布莱恩的三女儿也叫考狄丽娅,与李尔王中的三女儿同名。剧中,有一幕埃略特·布莱恩与三女儿一起读《李尔王》剧本中一段戏的台词,很令人动容,即便他病情很重,依然能准确地接上李尔王的台词,慢慢地,他跟三女儿几乎用演的状态把《李尔王》中的那段戏呈现了出来。考狄丽娅与李尔王的对话,三女儿与埃略特·布莱恩的对话,这两个画面神奇地重叠在了一起,人物的情感也融合到了一起。

  《离去》中还有一处独特的设计是:一位演员专门饰演埃略特·布莱恩的“影子”,代表他清醒的自我意识。在跟影子的对话中,主人公在自我与理智的不断拉扯时的心理活动,内心的痛苦、挣扎、恐惧以及对女儿们的爱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观众才能真正走近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了解其不为人所知的内心的复杂情感,那种渐渐进入迷乱思维的生命的特殊状态。

  这是一条不归路。埃略特·布莱恩最害怕的是,“影子”终要离去,他将要陷入永远的迷乱思维中。他可能会不认识所有的人,他可能会早上三点就起床把家里搞得一团乱,他还可能会光着身子在马路上瞎逛,而所有的这一切问题,他都将无法意识到。这实在是糟糕透顶的生活,更是让亲人奔溃的难题,但考狄丽娅再次显示了她的与众不同,在陪伴中,她领悟到,虽然父亲埃略特·布莱恩的灵魂离开肉体而飘然而去,即便是女儿也在他的世界里逐渐消失,但这并不是更糟,而是他要进入一个新世界。那个世界里的规则与这边的世界是错位的,从这个角度看,父亲的一切怪异行为便都可以接受。三女儿考狄丽娅的照顾是去进入父亲的新世界,去“享受不正常的爸爸”,这种心态不只是责任,也不是同情,而是深深的理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经典”不必在意“数据”
老火炖出底层生活百味
不是因遗忘而“离去”, 而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A27不是因遗忘而“离去”,
而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